由廣西首府南寧向西南方向行250公里,就到了國家級景點德天大瀑布。這個位於廣西大新縣境內,橫跨中越兩國的三疊瀑布,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跨國瀑布。
1979年2月17日,為了打擊當時的越南反華排華勢力,抗擊越軍對我邊境的蠶食行為,我國在中越邊境上發起自衞反擊作戰。德天,也曾經是對越自衞反擊的戰場。
39年時光過去了,隨着兩國關係的改善,昔日戰火紛飛的戰場,早已變成祥和的旅遊景點和邊境貿易區。這裏常年遊人如織,特別是邊境貿易那是相當熱鬧。
德天不僅有美麗的瀑布,還有沉重的歷史。
在德天大瀑布上游立有一塊界碑,排行53號。相傳該界碑是清政府1896年所立。據説,當年清政府派兩名士卒去立碑,那時邊境地區交通極為不便,崎嶇難行,人跡罕至,兩人背到這兒,實在背不動了,看天色已晚,還有那麼遠的路程要走,於是偷懶就地挖坑將界碑立於此地,就是現在的53號界碑。這一立就將碑後中國的許多領土劃給越南。此舉成為中國歷史上南部邊界劃分的一大敗筆。
53號界碑為青石,高不足2米,碑面凹凸不平,破損嚴重,兩側各缺一豁口。碑身正書“中國廣西界”,下附法文。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廣西界”中“國”字是一個錯別字,筆畫“點”的位置點錯了。據説這是世界上唯一有錯別字的國界碑,俗稱“錯版國界碑”。想到這些,我們站在53號界碑處真有一種恥辱感。
廣西德天邊境53號界碑
但也有歷史學者認為,這塊界碑是時任雲貴總督的岑毓英奉清政府之命,根據“中法天津條約”,經過3年的勘界後所立。此前的1884年,越南和法國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這個條約是沒有中國參加、單方面簽署的“準主權”條約。越南一直是中國的屬國。自秦到唐末,越南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在清朝仍是中國的屬國。
53號界碑的豎立,是清政府對越、法兩國這種“準主權”升級的認定,因而歷史上該界碑的正式稱謂為“中法廣西安南第53號界碑”。從此,中國讓出了對越南的宗主權。53號界碑,透出了清政府的腐敗與國勢的衰落。由於清朝老界碑字跡模糊,現在著名的53號界碑改為835號界碑。
德天邊境835號界碑
53號界碑正面所對的土地是越南的領土,背面所對是我國領土,界碑前後100米內為兩國的邊境緩衝區。這裏正好設有一個邊境自由貿易市場,界碑橫跨而過,一邊是中國,一邊是越南,所以這個地方比較特殊。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靜靜地流向越南,又繞回廣西,最終在碩龍這個邊陲小鎮,寂靜了許久後的力量在流經浦湯島時瞬間爆發,衝破了千巖萬壑,衝出高崖綠樹的封鎖,一瀉千里,劃開了中越兩國邊界。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被高崖三疊的浦湯島橫阻,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濛,氣勢十分雄壯。
瀑布三級跌落,最大寬度2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70餘米,年均流量每秒50立方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一對親密的姐妹。
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着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周圍的農民經常到潭裏撒網打漁,漁舟在瀑布下飄蕩,把瀑布襯托得更加富有詩意和生氣。漁夫們粗獷的山歌,融進瀑布的轟鳴聲裏,奏出一支動聽的山野之歌。凡是觀賞過德天瀑布的人無不對這一美景奇觀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