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痛恨毒跑道,但別傷及廢舊輪胎

  前天,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揭露了更多有關毒跑道的內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記者發現很多小作坊在用廢舊輪胎製作塑膠跑道。輿論譁然:怪不得跑道有毒,原來材料是“工業廢料”。可是,問題真的出在這嗎?

  要點速讀1廢舊輪胎的回收利用是好事。毒跑道的癥結並不出在這兒。2儘快給塑膠跑道制定國標、堵上漏洞,並思考塑膠跑道大躍進的必要性,才是當務之急。央視的報道,很容易讓人覺得“廢舊輪胎”本身不可接受

  首先要給央視的調查報道點贊,這是“毒跑道”事件發酵至今,媒體的最大突破。從塑膠跑道原材料的提供商入手,這也是正確的路子,可以把整個毒跑道產業從製造到最後如何躲過監管進入校園,全部拎出來。

  但有些問題交代不清楚,就會立錯靶子。如果我們假設,央視暗訪的這些小作坊生產的塑膠跑道原料一定是有毒的,那麼,這個毒到底來自哪呢?

  是來自他們用廢舊輪胎、廢電纜作為材料這種方式,還是這些廢舊材料本身質量不達標?是黏合劑出了問題,還是其他製作工藝沒跟上?

  在這些問題沒有答案之前,央視着重把廢舊輪胎形容為“黑色污染”,非常容易誘導觀眾和媒體把“廢舊輪胎”作為靶子,讓人以為“廢舊輪胎”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無良廠商竟用廢舊輪胎製造毒跑道”這一類標題非常容易和網友形成共鳴。

  廢舊輪胎真的不能用來製造塑膠跑道嗎?

  其實08年奧運會賽場的跑道,正是廢舊輪胎做的

  説廢舊輪胎是“黑色污染”,這是沒有錯的。而且,國內的情況還要再嚴重一些,隨着汽車工業的發展,我國每年產生的廢舊輪胎在以10%的速度劇增,成了一種新的污染源。

  但正因為廢舊輪胎隨意放置、不加處理極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才要想辦法回收利用它們。用廢舊輪胎作為塑膠跑道的原材料,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了。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比賽在昌平舉行。奧運會選手腳底下踩的跑道,就是由廢舊輪胎製造的。當然,由於國情特殊,我們也沒法拍着胸脯説奧運會跑道一定不是毒跑道。但這項技術確實是有的,並且得到了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技術委員會的認證。

  08年奧運會其中一個比賽場館的跑道,就是採用了廢舊輪胎作為原料

  最關鍵的是,這項技術還很便宜,據廠家介紹:“4箇舊輪胎粉碎成的膠粉,就可以做成面積1平方米厚度1釐米的橡膠跑道,每平方米不到200元人民幣。”

  同時,央視為了讓自己的報道有説服力,還引用了相關法規:2009年,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多部委就聯合發佈環境保護部第36號公告,明確將“廢舊輪胎及其切塊”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

  這看起來很唬人,但仔細一想,和“廢舊輪胎”的使用根本沒有關係。中國自己就是廢輪胎、廢橡膠生產大國,根本消化不了,所以才對進口有着嚴格的限制。

  在毒跑道成為全國人民眾矢之的的情況下,廢舊輪胎被拖出來鞭屍,對循環經濟的發展很可能是一種打擊。中國體育市場越來越大,對塑膠跑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被國際田聯認證,被中國田協審定的生產廠商,只有十幾家。其餘企業,均採用無質量保障的作坊式運作模式。這種運作模式肯定問題多多,當然要反對,但癥結並不在於是否對廢舊輪胎加以利用。

  毒跑道的真正問題是,誰都不知道什麼算毒跑道

  説句難聽的,即使由正規廠商來製造塑膠跑道,即使不用廢舊輪胎作為原材料,你也不知道最終被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不是毒跑道。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一團漿糊。

  針對塑膠跑道,2011年,國家標準委頒佈了兩個標準:《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6部分:田徑場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層》。雖然這兩個標準對有毒有害物質如苯、甲苯、二甲苯、鉛、鎘、鉻、汞等規定了限量,但卻漏了可能被添加的多環芳烴等有害物質,而且所謂“限量”,均屬於推薦標準,不具備強制性,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

  據某地教育局官員透露,在2015年之前,塑膠跑道的工程驗收從未包括任何有害毒物質的檢測,驗收內容僅為跑道厚度等內容。2015年,江蘇等地相繼曝出毒跑道事件後,各地才增加了對塑膠跑道揮發成分的抽檢。

  所以,結果一定不樂觀。據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於2015年12月提交的《聚氨酯塑膠場地揮發性有害物風險監測分析報告》顯示,在廣東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總體存在風險的塑膠場地比例高達25%。

  在很多毒跑道的案例中,為什麼許多學生的表現是流鼻血、咳嗽和皮膚過敏呢?這和塑膠跑道釋放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有很大關係。TDI被國家明確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它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都有刺激。但因TDI是由塑膠跑道揮發出來的,不屬於材質檢測範圍(屬於環境空氣檢測),而專家認為“在室外,這樣的空氣檢測涉及的因素多、困難大”,所以目前全國所有的塑膠跑道,都沒有進行TDI檢測,更無標準。與此相比,TDI在10種室內裝飾材料中的限量,早有嚴格的國家標準。只是因為塑膠跑道鋪設在室外,這項檢測就一直都沒有。

  在我們查閲資料後,發現一個讓人悲哀的線索:在2003年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上,一個叫做白文飛的老師在提交的一篇論文中宣稱:“塑膠體育場地中含有TDI這種有毒物質,應當儘快終止學校體育場地鋪設塑膠跑道的做法。”當時,北京市範伯元副市長作出的批示是:“請市教委速就塑膠跑道事組織專家論證,專家要權威,要有實測數據”。

  10多年後,北京市教委再一次站在了台前。

  根本之動搖:塑膠跑道一定是必須的嗎?

  在塑膠跑道出現之前,國內校園裏大部分跑道都是渣土跑道。渣土跑道的缺點顯而易見:不美觀、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塑膠跑道大面積進入校園,直到今天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到2015年年底,江蘇農村中小學塑膠跑道覆蓋率已達到90%以上。甚至連一些不發達地區的中小學,也投身於塑膠跑道的建設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和日韓相比,恰好是相反的。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4.2%的韓國中小學使用的是聚氨酯塑膠跑道(2811所),而有75.8%的學校使用了沙土跑道(8819所);在日本,使用沙土跑道的學校更多。

  日本校園裏的沙土跑道

  看起來灰不溜秋的沙土跑道,怎麼能和高大上的塑膠跑道比呢?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受,但日韓主推沙土跑道的理由其實很簡單:1、沙土跑道無明顯劣勢;2、性價比高;3、純天然,無化學傷害的風險(尤其針對年幼的孩子)。

  當然,日韓的情況不一定適用中國所有城市。比如北京,一起大風就塵土飛揚,到時候恐怕不僅上不了體育課,還會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我們在國內毒跑道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指出日韓普遍使用沙土跑道,不是要鼓勵“因噎廢食”,而是要強調,校園並非只有塑膠跑道這一種選擇,要因地制宜。比如,澳大利亞標準協會兒童操場器械委員會主席大衞·伊格就表示,由於澳洲光照強烈,以塑膠為材料的跑道在高温下,極有可能對幼兒皮膚造成燙傷,這也是澳大利亞學校普遍不設有塑膠跑道的原因。

  所以,當務之急,除了儘快給塑膠跑道制定國標、堵上漏洞外,更要深度思考在每個城市的每個校園,都鋪設塑膠跑道,真的是必須嗎?

  孩子的事,家長最上心,估計這次的毒跑道事件,怎麼也得有個説法,不會不了了之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4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痛恨毒跑道,但別傷及廢舊輪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