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10月21日電 題:(我這五年)“鐵娘子”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作者 史玉江 朱錦慧
連日來,卜曉英在微信朋友圈上忙着發銷售土雞的信息,幫着合作社的村民找銷路。
4年前,33歲的卜曉英頂着家人的壓力,獨自一人從新疆哈密市伊州區東河區街道吾爾達村到三四十公里外的天山鄉頭道溝村。
她丈夫曾勸阻:“你身體多病,女兒幼小,我又在縣城工作,父母有病需要照料,家裏人都不同意你去!”卜曉英回憶,2013年的一天,聽自己説要去貧窮的山村發展,丈夫很不理解。
(資料圖)2017年4月22日,卜曉英帶領村民修水渠。 朱錦慧 攝
當時,頭道溝村是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山區特困村。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全村128户388人中貧困户就有73户。
而在吾爾達村時,卜曉英承包了8座大棚,還栽種了杏樹,是哈密市第一家把果樹栽種在温室大棚的農户,她還在温室大棚裏種植草莓,無償給村民提供幼苗和技術服務,帶動了周邊各族村民脱貧,當地人欽佩卜曉英的膽識和能力,稱她為“鐵娘子”。
到頭道溝村後,卜曉英站在滿地石子的土地上,迎着“穿堂風”,默默在心裏盤算着:怎麼幹才能讓村民們儘快脱貧致富?
2014年1月,在當地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卜曉英在頭道溝村創立了“哈密市天夢圓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始實施心裏想好的“五年計劃”。起初的8户社員中有5户是低保户。
“第一年,改造100畝荒蕪的杏園,定植2萬棵杏樹,搞20畝蔬菜種植試驗;養殖1000只土雞……第二年,杏樹嫁接;再註冊一家養殖合作社……第四年,合作社發展到50户,建成500畝標準果園……第五年,建成集觀光、採摘、娛樂、垂釣、登山於一體的綜合性標準示範園。”卜曉英對記者講述她設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資料圖)2017年4月23日,卜曉英在合作社新建的度假村現場查看。 朱錦慧 攝
近年來,哈密市協調當地金融機構,加大對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信貸扶持。2014年至2015年,駐村工作隊為卜曉英創辦的合作社申請了水利項目資金30餘萬元。2016年,哈密市伊州區經信委又追加了10萬元,扶持其合作社的發展。
2017年初,哈密市伊州區林業局通過扶貧項目為卜曉英解決了2萬棵杏樹苗和2萬棵楊樹苗。如今,這些樹苗長勢良好,正逐步改善頭道溝村的生態環境。目前,該合作社以杏樹套種大葱、捲心菜等蔬菜,發展有機農產品,形成立體農業模式,提高合作社產品的附加值。
幾年前,村民伊米提家裏生活困難,還要贍養老人。自從加入到該合作社以來,卜曉英返聘他們回來務工,生活有了保障。“我和妻子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年底家裏還有5000元的分紅。”
近4年的時間,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卜曉英實施的“五年計劃”已給加入到合作社的村民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吸納勞動力50餘人,其中有4户村民長期在合作社務工。
“卜曉英的‘五年計劃’進行到第四年,成效有目共睹。頭道溝村已成為村民安居樂業的‘天山鄉第一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姚勁弦説,大家盼着有一天能實現頭道溝村旅遊觀光,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實現村民共同富裕的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