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山村的美麗蝶變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伴隨着春天的腳步,走進內蒙古赤峯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柏油路縱橫交錯,瓦房寬敞明亮,山葡萄園裏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各具特色的農家樂顧客盈門……在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正在經歷着“蛹化成蝶”的美麗嬗變。

俯瞰馬鞍山村

“轉一轉,瞧一瞧,你們看看現在村裏的變化大不大?村子乾淨整潔不用説,大家夥兒脱貧致富的勁頭是真足啊!”村黨總支書記劉少向感慨地説。

小葡萄變成大產業

馬鞍山村種植山葡萄已有30多年曆史。由於缺少組織,以前的山葡萄全靠農户自產自銷,種植户收益不大。自脱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兩委組織成立了蒙弘山葡萄專業合作社,牽頭成立金馬鞍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山葡萄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共吸納社員370名,安置8名貧困户實現就業,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時帶動山葡萄種植240户,直接帶動33户75名貧困户實現脱貧增收。

馬鞍山村村民在銷售山葡萄

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烏曉亮説:“馬鞍山村精準扶貧户裏,變化最大的就是謝殿武!前年上半年還沒什麼好的發展路子,就種了3畝山葡萄,下半年經常看見他在牛棚裏轉,精神頭兒也非常足!”為加快產業增收步伐,謝殿武把3畝地山葡萄加入了村裏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產前、產中服務,並以高於市場價收購,從而使山葡萄收益有了穩定保障。與此同時,利用扶貧資金,謝殿武又養了兩頭基礎母牛,拓寬了產業發展路徑。如今,謝殿武的年收入已達1萬餘元。

“明年我打算再多種2畝山葡萄,再好好學學養牛技術,跟着大夥一塊兒致富。”謝殿武幹勁十足地表示。

小山村有了大黨委

“脱貧攻堅工作,光靠村黨支部孤軍奮戰遠遠不夠,必須深入挖掘駐村單位資源。馬鞍山村山葡萄產業聯合黨委的成立,打破了以往脱貧工作單兵作戰局面,聚集了發展合力,形成了一家人共辦一家事的良好局面。”馬鞍山村山葡萄產業聯合黨委輪值黨委書記武波説。

馬鞍山村依託黨建引領,大力發展山葡萄種植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為了給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馬鞍山村組建了非建制性馬鞍山村山葡萄產業聯合黨委,創新實施“黨員 貧困户 支部”模式,鼓勵黨員與貧困户結對子,讓優秀黨員帶動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户發展產業,無償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聯繫就業等服務。同時還將一些老弱病殘的貧困户按照就近原則,分別包片給黨員,讓黨員照顧這些弱勢羣體生活,提高貧困羣眾幸福指數。針對馬鞍山山葡萄種植户存在澆水難問題,聯合黨委成員單位國網喀喇沁旗供電公司免費為村安裝變壓器,解決了該村100畝田地灌溉問題。

村民吃上“生態飯”

這幾天,馬鞍山村第一書記劉葉陽格外忙碌。上個月,村裏利用集體500畝山坡地發展林果採摘園,劉葉陽要時常去看看項目實施情況。

“雖然挺忙,心情卻很好。2019年4月份,馬鞍山村整村實現脱貧,在接下來的致富路上,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正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劉葉陽説。

近年來,村兩委堅守綠色發展的亮麗底色,堅持生態立村不動搖,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生態富民工程,不僅建成了集山葡萄觀光、山葡萄飲品開發、紅酒生產銷售、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馬鞍山紅酒莊園,還牽頭成立旅遊合作社,發展“農家樂”12家,年接待遊客3萬餘人,每户“農家樂”年均收入11萬元左右。積極引導6户貧困户與農家樂建立長期的農產品供銷關係,年人均增收2000元。

駐馬鞍山村幫扶單位的幹部職工在馬鞍山上栽植蘋果樹

青山作證,綠水代言。扶貧春風吹拂下的馬鞍山村正展現出嶄新姿態,向着美麗富裕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努力邁進。(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馬文基 吳海波)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