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哥:學生家長互探分班信息: 不必過於費心
臨近開學,一些優質中小學校長、主任、書記都玩起了“失聯”。電話打不通,微信留言石沉大海。究其緣由,竟然是起源於家長的人情干擾,追問關於分班的詳細情況。有人説,可憐天下父母心,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本身無可厚非。也有人稱,這是教育資源分佈不均造成的,如果沒有所謂的“尖子班”,自然分到哪都無所謂。
學生家長在一些論壇上,QQ羣上互探分班信息,其實從實際上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為這事費多少心思,大可以平常心態去對待分班的現象,就算假設真的存在一些所謂的尖子班,孩子若是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努力上進,照樣可以輕輕鬆鬆被選進尖子班,但如若孩子不思進取,學習吊兒郎當,家長不管花費多大的精力,去為孩子爭取尖子班的名額,最終也只能無濟於補,白費苦心。
愛好學習,積極性強的孩子就算一不小心落選了,也無需多慮。因為進了尖子班不等於就能考出個優秀的成績來,相反一些在尖子班比較靠後的學生可能會因學習上的極大落差,害怕被老師家長批評教育而深深自責,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樣子不見得對孩子的學習有着“有競爭才會考得更好”的積極幫助,反而可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進了普通的班級,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在普通的班級取得靠前的成績還是比較容易的,這樣有利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避免不必要的壓力負擔。
但是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義務教育階段是不允許設立尖子班的,各大中小學校有些為所謂的升學率而弄出實驗班來,誠然有利於一些尖子生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卻忽視其他普通班級學生的存在與發展,不符合義務教育的規定標準,也是有違自然教育的發展規律。無論是出於提高入校率而弄的噱頭,還是刻意提高升學率而設的規定,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強扭的瓜是不甜的,只要學生肯用心學習,下足苦功夫,一樣可以在參差不齊的羣體中脱穎而出,獲得優異的成績。
隨機分配班級亦是能夠實現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合理調配。有些學生總體的成績不理想,但是有一門學科卻尤為出色,這就可以為他人所學習和汲取。有些學生的成績雖説不好看,但是他的品行崇高,為人正直勇敢,這也是一種特別優秀的“成績”,可以為他人所效仿和學習。性格迥然不同,成績水平不一的人羣混在一起才能彌補自身的缺陷,完善自我,提高個人的自我修養和道德節操。正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大概説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