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78年前的今天,“七七事變”爆發,繼而平津失守。這次事件迅速演變成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也成為中國全面抗戰的起點。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發現和平無望,轉而選擇抗戰到底,共產黨人也表示“願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衞國土流最後一滴血。(欄目編輯:馬俊巖)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1937年7月7日晚7時30分,日軍開始在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附近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方嚴詞拒絕。當時駐守盧溝橋的是國民革命軍29軍37師219團。圖為盧溝橋前線,爬上屋頂警戒的日軍。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志村菊次郎在黑夜裏上廁所走反了方向,不過20分鐘後就歸隊了,但是日方一直隱瞞此細節。這個影響大歷史的小人物就是左下這位。左上是下達向中國守軍開火的日軍聯隊長,名牟田口廉也。右邊是日軍少佐大隊長一木清直,就是他的第3大隊挑起了“失蹤事端”。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當日軍炮轟盧溝橋和宛平城時,牟田口廉也的頂頭上司可能還矇在鼓裏,他當時還在秦皇島檢閲部隊,直到7月8日下午才趕回豐台指揮作戰。這位指揮官的名字叫河邊正三,他是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旅團長,其麾下的駐屯軍旅團,是駐華北日軍的主力。圖為河邊正三(前)在盧溝橋前線。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日本在北平駐軍從1900年《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就開始了。進入30年代,日軍常常在兵營裏演習如何佔領北平。七七事變之前,日軍也多次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圖為1937年7月,盧溝橋前線作戰的日軍軍官。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七七事變”之前,華北已自治,北平城北面是關東軍;西北面是偽蒙軍;東面是偽保安隊;南面,日軍通過兩次摩擦事件已強佔豐台。西南的盧溝橋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圖為1937年7月,盧溝橋前線,日軍的通訊班。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七七事變”爆發之際,駐紮平津的是國民政府29軍,軍長宋哲元。駐守盧溝橋和宛平城的是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團長是抗日名將吉鴻昌的侄子吉星文。打響盧溝橋畔防守第一槍的是219團3營營長金振中。圖為1937年7月,宛平城內的中國軍隊出城作戰。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日軍提出進城搜查的要求之後,國民政府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同意雙方派員前往調查。7月8日晨5時許,雙方尚在交涉中,日軍就向盧溝橋開火了,宛平城也籠罩在日軍的炮火下。圖為“七七事變”爆發後,在盧溝橋行軍的29軍士兵。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29軍奮起抵抗,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29軍軍部發出命令:“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圖為盧溝橋上與敵拼殺的中國士兵。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冼星海曾創作了一首名為《保衞盧溝橋》的歌曲,歌詞至今震撼人心:“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飛機坦克來勿怕,大刀揮起敵人跑!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29軍是有名的大刀隊。圖為盧溝橋上的中國守軍。攝影:方大曾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1937年7月9日,中日雙方議定同時從盧溝橋撤兵。但日軍並未按照協議撤退,10日下午五時,日方再次向盧溝橋進攻。日本一面以“不擴大方針”為幌子,一面向華北增兵。這是盧溝橋被日軍佔領後的情景。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冀察當局29軍軍長宋哲元、天津市市長張自忠等官員都認為可以通過外交手段換取和平。宋哲元於12日發表談話,“此次盧溝橋發生事件,實為東亞之不幸,局部之衝突,能隨時解決,尚為不幸中之大幸。”圖為1937年7月19日,北平豐台附近,行進的日軍部隊。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7月18日,宋哲元首次會見新任華北駐屯軍司令相月清司。歸後對人表示,和平解決已無問題。19日回北平後,宋哲元命令撤出北平城內防禦工事,並將城門開啓。1937年7月18日,北平豐台附近,休息的日軍騎兵部隊。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7月20日,宋哲元發表書面講話,稱“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國家為前提。此次盧溝橋事件之發生,決非中日兩大民族之所願,蓋可斷言。”圖為1937年7月19日,由天津到北平的宋哲元(中脱帽者)。供圖:FOTOE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蔣介石得到盧溝橋事變的報告後,第一道命令就是“固守宛平,就地抵抗”。7月17日,蔣更在“廬山談話稿”中宣稱:“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所以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圖為蔣介石在廬山講話。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盧溝橋事變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為國效命,與敵周旋。圖為乘車前往盧溝橋準備誓死守衞國土的北平學生。供圖:Gettyimages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4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温度的視覺:多國攝影師冒死拍攝盧溝橋事變 2015.7.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