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台灣“聯合新聞網” 7月31日報道,德國漢堡一家超市28日發生一名巴勒斯坦公民持刀襲擊民眾、造成1死6傷事件,不但使該國總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再受質疑,也可能衝擊默克爾於不到兩個月後登場的國會大選選情。
漢堡市內政官員格魯特29日説,該名嫌犯26歲,是住在難民營的巴勒斯坦公民,曾申請難民身份但遭到拒絕,雖被要求出境,卻因欠缺身份證件而無法遣返。他的行兇動機不明,被拘留後曾顯示精神異常跡象。
報道稱,這起襲擊事件立刻引發社交媒體針對默克爾難民政策展開激辯,預料會成為9月國會大選前的熱門議題。訴求反移民的右翼民粹黨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副黨魁史託赫立即攻擊:“默克爾的基民黨在國內安全議題已不再可信”。
默克爾説:“我為漢堡冷血攻擊事件的被害者感到哀傷,對家屬深感同情。希望受傷者肉體與心靈創傷能夠復原。”
德國南部康斯坦茲一家夜店30日清晨也發生槍擊事件,一名伊拉克籍槍手的攻擊造成1死3傷。警方已排除恐怖襲擊的可能性,並表示嫌犯並非尋求庇護者,但最新事件勢將讓德國人心更加浮動。
據報道,默克爾所屬的聯盟雖仍擁有約40%的民調支持率,遠高於社會民主黨(SPD)的24%,但隨着選民日益擔心難民政策與恐怖主義威脅,德國發生一連串與伊斯蘭份子有關的事件,可能再次煽動民眾的不滿情緒。
德國2015至2016年接納多數來自中東、超過100萬名難民後,難民政策就不斷遭質疑。默克爾隨後採取措施減少湧入的難民數量,平息反對聲浪,但德國民眾仍擔心恐怖分子混在難民中。(實習編輯:馬娜 審核:田瑞哲)
【俄羅斯龍報網】當地時間7月8日,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漢堡峯會落下帷幕。在這次以“塑造聯動世界”的峯會上,與會各方領導人聚焦於形勢、貿易、金融、數字經濟、能源、氣候變化、難民移民、反恐等重大全球性議題展開討論。
在峯會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二十國集團峯會首先是經濟論壇,儘管也出現很多政治性和相近的問題。但儘管如此,主要話題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也正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主要關注。”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普京都跟與會大佬們都談了些什麼吧。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繼續推進同俄羅斯進行建設性合作的時刻已經到來。(圖片來源:俄羅斯衞星新聞通訊社)
嚴重超時的“雙普會” 俄美首腦摒棄前嫌“向前看”
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漢堡峯會期間進行了首次會晤,原定30分鐘的對話最終卻談了2小時15分鐘,此次“雙普會”沒有出現預期的“握手戰”,
雙方同意摒棄前嫌“向前看”,就一些重要議題達成了共識。
中新網報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晤結束後向記者公佈了會談內容。拉夫羅夫表示,普京否認俄干預美國大選,並稱美國情報機構做出的有關指控不確實,特朗普接受了普京的説法。蒂勒森説,兩位領袖都希望向前看,“專注於如何放下這個可能純粹只是棘手的分歧而向前邁進”。他形容會晤“非常具有建設性”,兩位首腦展現“積極的化學作用”。
此次會晤中,特朗普和普京都認為網絡安全問題阻礙美俄關係向前發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進一步接觸。蒂勒森説,美俄已同意成立工作組以探討達成框架性協議,使雙方能夠共同努力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網絡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利用網絡工具干涉別國內政、威脅基礎設施以及恐怖分子利用網絡工具等。
敍利亞問題是特朗普和普京討論的另一個重點課題。俄外長在會晤後宣佈,美國、俄羅斯、約旦已就在敍利亞西南地區停火達成協議。據俄媒報道,停火將從大馬士革時間7月9日中午開始。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稱,這是表明美俄能夠在敍利亞問題上合作的第一個跡象。雙方還就敍問題其他領域的合作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包括在打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後如何減少當地的衝突和暴力,以及為敍政治解決進程共同努力等。
俄、德、法三國領導人討論烏克蘭局勢及其解決辦法
7月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漢堡的工作早餐期間討論了烏克蘭局勢和其解決辦法。
俄羅斯衞星新聞通訊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強調,普京一如既往簡潔但詳盡地闡釋了俄方立場。
佩斯科夫表示:“俄、德、法三國一致認為,應採取能夠促成接觸線上真正停火的有效措施,並確保重武器撤出。在該問題上達成了全面合作和全面一致。”他表示:“各方指出,明斯克協議的落實嚴重停滯不前。”他補充説:“但同時認識到應向前推進。”
2014年4月,烏克蘭當局開始對自行宣佈獨立的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採取武裝行動。據聯合國最新資料顯示,衝突造成1萬多人死亡。
普京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圖片來源:俄羅斯衞星新聞通訊社)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俄法關係狀況滿意
據悉,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表示,俄羅斯開始就開辦俄法社會論壇進行相關工作。
普京表示,“根據您的倡議,我們已經開始就準備和開辦社會論壇進行相關工作。”同時他還指出,根據雙方在凡爾賽宮會談達成的協議,雙邊關係的發展正在全方位推進。
而馬克龍也表示,“對俄法關係的水平非常滿意。”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茶歇時刻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交談。(圖片來源:北京環球網)
普京批評歐盟制裁俄羅斯 默克爾以白眼回應
北京環球網報道,除了正式的會談,各國領導人在茶歇時刻、場內場外也有互動。媒體的鏡頭抓住了一個有趣的畫面。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茶歇時刻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説了些什麼,默克爾回覆以一個白眼。
據悉,普京和歐盟領導人一直有些嫌隙。普京嚴重批評歐盟制裁俄羅斯的手段,而歐盟則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敍利亞的擅自行動。
作風一貫強硬的普京在向默克爾解釋自己的觀點,配上手勢,自信滿滿。右邊一身紅色套裝的默克爾聽後,回應了一個白眼。此次默克爾主持的漢堡峯會,二十國集團首腦都各抒己見。儘管默克爾對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感到不滿,她仍在努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
(編輯:天天)
(2017-07-10)
剛剛過去的24小時,有兩件大事,牽動着全世界的神經。
華盛頓當地時間6月1日下午3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舉行記者會,正式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當地時間6月1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就在這場記者會召開的幾個小時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共同會見了記者,當談及巴黎氣候協議時,李克強表示,中國人信守“言必信、行必果”,將會繼續履行《巴黎協定》承諾。默克爾則強調,在充滿“不確定”的時期,中德有責任加強相互合作,共同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社發)
三位領導人的表態前後相隔不到半天,但在國際媒體和觀察人士看來,這已成為決定世界格局的關鍵節點。
“我會説這是自馬歇爾計劃以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最弱的時刻。”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如此斷言:“這是一個分水嶺事件。”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則將話講得更直白:“特朗普靠邊站:德中主演‘老友記’”。
“柏林用紅地毯歡迎中國總理,特朗普的損失正在成為中國的收穫”
這兩天,在德國的社交媒體上,中國總理的到訪毫不意外地成為熱點。
“默克爾女士終於想明白了,未來屬於亞洲。祝賀!”一位德國網友在臉書上這樣稱讚默克爾對中國領導人的熱情接待。
另一位網友似乎也按捺不住喜悦之情:
“這絕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特朗普剛當上總統時我就是這麼想的。我們終於可以擺脱束縛尋找新的夥伴和市場了!請繼續保持!”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稱,默克爾與特朗普話不投機,卻與來自北京的夥伴越走越近: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晤之後,默克爾甚至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歐盟能與中國開始自由貿易談判。
在美國之音電台網站看來,中德領導人的此次會面,讓“得分”和“丟分”顯而易見:“當柏林用紅地毯歡迎中國總理時,特朗普的損失正在成為中國的收穫。”
美國之音電台網站報道截圖
德國《今日新聞》網站則認為,在德美關係走低的時候,中國總理李克強的來訪有了新的涵義:這指明瞭一條全新的道路。在環保和貿易兩大核心領域,中國比美國更接近德國立場。在即將在漢堡召開的G20峯會上,中國和德國可能會在更多議題上持相同立場。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本次訪問德國期間,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24小時內3次會面商談。
其中,當與中國總理共同面對記者時,默克爾表示,德國支持歐盟履行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條約義務。對此,李克強總理表示讚賞。
公開報道顯示,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由於部分成員不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允許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但明確寫明這一做法要在中國入世15年後,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
有媒體分析指出,默克爾此番表態意義重大,一旦取消“替代國”做法,歐盟就很難再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的反傾銷税,這將成為近年來影響中國經濟的重要事件之一。
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總理府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新華社發)
被特朗普羞辱“很壞很壞”,默克爾直言美國“不再可靠”
在報道默克爾對中國領導人笑臉相迎時,不少外媒都不忘提到一週前,默克爾在歐盟總部接待另一位客人時的情景。
兩相對比下,無論是賓客相處的氛圍,還是默克爾的“有感而發”,都如同“冷暖兩重天”。
5月25日,當選美國總統後首次出訪的特朗普做客歐盟總部,但當着歐洲領導人的面,他卻指責德國人“很壞很壞”,猛烈抨擊德國的貿易順差及汽車出口。
5月25日,特朗普(中)在布魯塞爾出席北約領導人會議。法新社
隨後,在北約會議上,特朗普又批評許多北約成員國積欠鉅款。
當特朗普不留情面地説出這些話時,不難想象當時站在他身後的默克爾是怎樣一種心情。
而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結束的七國集團峯會上,特朗普不僅絲毫不講外交禮儀,拍“全家福”時遲到、閉幕式發佈會上早退,更在氣候變化、難民問題和全球貿易三大問題上,繼續保持着與其他六國領導人巨大的分歧。
“美國不再是可靠的盟友!”德國《圖片報》稱,特朗普的對抗立場令七國集團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也正因為如此,默克爾28日發表的一番充滿“悲憤”情緒的表態迅速成為各大歐洲媒體的頭條,她説:“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歐美)互相完全依賴對方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只能説:我們歐洲人真的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5月28日,默克爾在慕尼黑髮表演講。
《金融時報》認為,在默克爾看來,美國已不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跨大西洋關係面臨重大時刻。
“如果德國的老朋友不再值得依賴,那麼也許是時候結交新朋友了。”英國BBC網站給出的“建議”更加直白。
德國人對中國的熱情,讓印度媒體也有些“吃醋”
事實上,默克爾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送走了特朗普,“柏林進入亞洲周”。在中國總理到訪之前,默克爾在柏林會見了印度總理莫迪。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稱,對德國經濟而言,中印都具有極高價值。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報道截圖
《法蘭克福匯報》表示,正是由於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在許多議題上表現孤立,由此中國和印度領導人對德國的訪問被賦予了新的現實意義。
“默克爾‘轉向’亞洲的用意顯而易見。”美國“Politico”政治新聞網站歐洲版認為,這一行動是在向德國的傳統盟友(美國和英國)表明,沒有他們德國也照樣能做生意。
不過,有印度媒體注意到,兩位亞洲客人先後到訪時,他們在德國受到的歡迎也差別巨大。《印度時報》網站對此評論道:“中國,而非印度,才是德國媒體的焦點”。
文章説,德國正在尋找新的政治經濟機遇,此刻印度領導人的到訪正是時候。但是,德國媒體對莫迪訪問報道量,根本無法與對中國人訪德的報道相媲美。
《印度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印度媒體的“醋意”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對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重要性。而這一重要性,在6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後,更為突顯。
中歐關係進入“黃金蜜月期”了嗎?
因為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幾乎得罪了所有西方國家。除了德國、法國、意大利迅速發表共同聲明,強調巴黎氣候協議“不可能重新談判”之外,瑞典、丹麥、比利時等國領導人也都在社交媒體上批評了美國的決定——
6月2日,默克爾總理的發言人在推特上表示,對於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感到“失望”。
“這一次,歐洲確實十分失望。”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告訴參考消息網-鋭參考。他認為,在歐洲方面看來,特朗普宣佈退出,是對歐洲多年努力的一種打擊,另外歐洲也由此意識到其很難對美國施加影響。這些,都導致歐洲作出了相當激烈的反應。
一方面是對特朗普“橫眉冷對”,另一方面,歐洲與中國正在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彭博新聞社網站6月1日報道,根據一份中歐聯合聲明草案,中國和歐盟將堅守自由貿易和巴黎氣候協議,這全面回擊了特朗普奉行的保護主義政策。
BBC網站也分析認為,一旦美國退出全球氣候治理核心領導地位,主張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的歐盟和中國將可能找到更多共同點,並可能形成中歐牽頭的全球氣候治理新秩序。
德國《今日新聞》刊發報道:貿易政策是德國通向中國的橋樑?
那麼,中歐關係已經進入“黃金蜜月期”了嗎?
對此,崔洪建表示,客觀上説,歐洲對中國的認識還很複雜。“一方面,歐洲意識到美國的不可靠,所以到了重新尋找可靠合作伙伴的時候。但在歐洲人的心態上,短時間還難以將中國視為一個可靠的夥伴,雙方還需要實實在在地把寫在紙上的共識、計劃變為實際。另外,歐洲社會和民間還需加深對中國的瞭解,消除誤解和猜疑,這是一個‘民心工程’,也是長期的工作。”
(編輯/謝來 實習生 金志林)
(2017-06-02)
德國,歐盟的領導者;美國,世界的領導者;美國和德國是盟友,德國是美國領導北約的主要軍事基地和武器庫,德國至今仍有一百多個美軍軍事基地,德國曾有超過20萬的美國駐軍,至今仍有六七萬人駐紮在德國。歐盟的領導者、美國在歐洲的最大軍事基地和武器庫所在國的總理到訪白宮,按照正常禮節,白宮主人特朗普應該盛情款待才對。然而,正在白宮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卻遭受了很可能是德國和美國外交史上最為尷尬的一幕。
在媒體面前,兩國領導人會見記者本該握手擺pose顯示友好,結果特朗普不但不與默克爾握手擺pose,甚至連看都不看默克爾一眼,一副很不耐煩、很不待見的態度。
更為關鍵的是,默克爾給特朗普拋了10次“秋波”,特朗普大總統都沒有任何回應,那真叫一個高冷!
特朗普如此對待默克爾,整個世界都震驚了,大家都不理解啊,不可思議啊,這有啥仇有啥恨至於在全世界面前這樣呢?那麼,兩個大國的領導人到底為啥會在公開場合這樣呢?在佔豪看來,主要是五方面因素導致:
一、二人有舊怨。
想當初,美國大選時特朗普經常放炮,幾乎全世界的美國盟友都反對他,大家都認為希拉里必勝,德國也不例外,德國默克爾政府從默克爾到官員沒少與特朗普對轟。特朗普上台後,由於政治理念、政策方向都有巨大差異,這又讓德國政府和白宮有不少隔空交鋒。這樣的“舊怨”讓特朗普很不爽,一直耿耿於懷。
二、特朗普性格使然。
如果特朗普是一個“成熟”的傳統政治家,關起門來和開門見記者一定是兩個面孔,至少不可能用這種“不成熟”政治家的表現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特朗普不同,他像個“老頑童”,根本不把政治傳統的外交禮儀放在心上,不爽就是不爽,不爽就不和你握手,就是給你難堪。所以,這種事也就發生在特朗普身上,換別人也不會發生。
三、德國不支持特朗普的北約政策。
特朗普上任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北約盟友增加軍費,讓盟友的軍費佔到GDP的 2% 。特朗普這麼做的目的是降低自己對盟友的防護壓力,同時提升自己統領盟友總軍事力量的提升,這麼做根本目的就是提升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影響力從而穩固美國霸權。
然而,特朗普要求盟友增加軍費的政策只有日本、韓國高調響應,其它國家普遍反對,尤其以歐盟反對最為強烈。在歐盟中,德國GDP規模最大,也是領導者,德國反對聲音最大。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對默克爾本來就很不爽,結果默克爾訪問白宮依然不那麼支持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當然不爽,默克爾遭受黑臉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四、兩國在貿易政策上完全相反。
德國和中國一樣,主張全球化的自由貿易,反對逆全球化。但是,特朗普要搞的全球化則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這種模式的全球化佔豪給其下了個定義叫“星型拓撲結構”的全球化,而默克爾要搞的是“網狀拓撲結構”的全球化。默克爾與特朗普在這方面沒少交鋒。現在,默克爾訪問白宮,二人在這方面一定又有交鋒,很顯然不會很愉快。默克爾更加主張奧巴馬時期的TTIP,而特朗普則主張與歐盟各國分別簽署貿易投資協定。而且,特朗普還支持英國脱歐,支持歐盟分裂,這和德國的態度都完全相反。
五、G20峯會上德國準備擠兑美國。
之前有媒體報道,今年7月上旬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峯會將設置反全球化主題,這意味着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將繼續支持全球化,反對反全球化。而在這其中,要懟的目標其實就是特朗普,特朗普其實已經成了“反全球化”的代名詞。之所以德國及歐盟國家都反美國的“反全球化”,從根本上説是因為特朗普反對TTIP,TPP已經被廢,TTIP也基本是遙遙無期了。所以,這也是歐盟借G20峯會向特朗普表達不滿。
默克爾這次訪美,雙方溝通的層面一定很多,應該包括北約、TTIP、烏克蘭問題、敍利亞問題、英國脱歐問題、難民問題等等,但恐怕雙方根本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議。想想看,美國要求北約成員國大幅增加軍費到GDP的2%,德國2016年GDP3.92萬億,但軍費只有353億美元,不足GDP的 1% ,這忽然讓德國一年增加四百多億美元軍費,默克爾怎麼可能幹?TTIP 特朗普根本就不支持,又怎麼可能達成一致?烏克蘭問題美歐現在明顯態度不一。敍利亞問題、難民問題、英國脱歐問題,這些都不可能有任何結果。
所以,二人的談判可能啥都沒談成,這對於“生意人”特朗普來説無疑是浪費時間,所以他當然對默克爾很不滿。根據最新特朗普發的推文,他解釋了為何不和默克爾握手,他説德國欠美國一大筆錢,這所謂的一大筆錢就是“保護費”,這就是向默克爾施壓增加軍費。
對中國來説,特朗普的這些動作看似不怎麼好,但實際上卻是好事,因為有特朗普給予俄羅斯、歐盟、澳大利亞等國的壓力,才有更大的反彈力,才有這些國家轉向中國的態度,也才有特朗普更加需要和中國緩和關係的動力。無論是特朗普當選前還是上任後,佔豪從未改變過特朗普當選對中國來説並不差的判斷,雖然特朗普之前一直敵視中國,但這並不能改變相比希拉里特朗普在未來與中國更加有合作空間的預期。
中國正在復興,中國需要一個政策缺乏延續性和一致性的美國,中國也需要一個更多國家願意和中國合作的世界!特朗普,加油!
(主編 張學光)
(2017-03-20)
中新社柏林2月27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菲律賓“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裝此前發佈的對德國人質坎特納實施斬首的視頻,德國政府27日發佈聲明稱,已確認此前在菲律賓被挾持的這名德國人質遭到殺害。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天通過其發言人對此予以嚴厲譴責。
默克爾譴責這是一起卑鄙的罪行。她説,殺害德國人質的行為“再次表明了恐怖分子多麼地喪盡天良和泯滅人性”。她呼籲各方團結一致,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表示,對暴行予以最強烈譴責,並將全力與菲律賓當局合作將兇手繩之以法。
德國電視一台援引菲律賓政府表態稱,菲政府譴責這一行為是“野蠻的”。
70歲的坎特納於2016年11月初與其女友在菲律賓和馬拉西亞等地海域進行長途風帆旅行時遭劫。坎特納59歲的女友當場喪生。之後,坎特納處於“阿布沙耶夫”組織挾持之下。
在此之前,坎特納曾通過視頻向外界求助。據報道,挾持者提出索要57萬歐元的贖金。在營救努力無效後,“阿布沙耶夫”組織放出了上述斬首視頻。
早在2008年,坎特納和女友就曾遭遇過一次綁架。當時他們駕駛帆船在索馬里沿岸航行時遭到劫持,並被扣留超過50天。據德媒報道,當時在支付60萬美元贖金後,兩人最終得以獲釋。(完)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