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升小學,開學沒幾天,發現孩子的鉛筆總是拿出去五六根,回來時只剩二三根,剛開始她沒在意,想着孩子可能丟了。昨天不經意間問了一下,結果孩子説同桌老借她鉛筆,可之前借的又不還,心裏特別不想借,可又擔心同桌不和自己玩。
孩子想拒絕卻又擔心惹同桌生氣的心理,嚴格來説就是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也被人們稱為好人性格或取悦症。
有奉承個性的人在生活中與別人發生衝突時,總是會互相妥協和道歉。極其敏感,擔心自己的良好形象,害怕得罪人,害怕説錯話。不知道拒絕別人,即使自己不方便,做不到,也會勉強同意。沒有自我,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壓抑自己的感受。
倘若我們不想讓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就要讓孩子學會拒絕。假如我們不能意識到不會拒絕會給孩子帶來苦惱,孩子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裏走出來,未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為什麼孩子不懂拒絕?
1、沒有拒絕的能力--孩子沒有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我小時候比較懂事,放學後主動寫作業,學習上沒有讓爸媽操過心。主動做家務,小小年紀就會做飯洗碗。可即便這樣,也沒有感覺到爸爸媽媽對我的重視,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懂事的孩子總是讓人心疼。
確實如此。
妹妹調皮搗蛋,成績經常是排名倒數,還經常偷偷拿錢出去買吃的,即便如此,當她稍微做一點事 ,爸媽就會誇她。
反倒是我,即便表現再好,再省心,只要有一件事讓他們不滿意,就會在言語表情中流露出嫌棄。
很多父母都喜歡懂事聽話的孩子,一旦孩子不聽話,就會流露出厭煩孩子的表情。當孩子發覺到自己做的不好,可能會被父母放棄時,心裏會有恐慌,沒有安全感。
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我必須聽話,做爸媽喜歡的事情,才能得到爸媽的愛。並且開始察言觀色做父母喜歡的事情,而忽略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
甚至還會形成一種“我不值得愛”的潛意識,以至於在長大後和愛人朋友接觸時,不敢表露自己的內心,習慣性地去討好別人。
在這種“討好別人”的心理暗示之下,就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不論這些要求合不合理,或者自己能不能做到,都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自己再為難,也不會説“不”。
2、缺乏拒絕的勇氣--父母太嚴厲,不讓孩子反抗
暑假的時候,早上經常聽到鄰居家孩子的哭聲,一問才知道是孩子不好好學習,媽媽就讓他早起背課文,孩子不肯,媽媽就一邊罵一邊打。
很多父母會仗着“為你好”的理由,對孩子提出各種嚴厲的要求。一旦孩子不願接受,開始反抗,不是辱罵就是一頓胖揍,讓孩子心生恐懼。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反抗了,開始順從父母的要求,來換取一些和平,生怕自己一個反抗,就激起千層浪。
以至於在孩子長大後,和同事朋友接觸時,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生怕的拒絕會引起對方的情緒,會破壞這層和諧的關係。
3、不敢面對失去的痛苦--孩子害怕失去朋友
記得之前看到一位網友説,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踢了一腳,那個小朋友有些害怕得看了她一眼,她想替孩子説話,可一看自家孩子的表情,不僅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還一副害怕對方生氣的面孔。她只好不了了之。
有的孩子在學校會遇到排擠,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是無緣無故的就被排擠了,為了讓自己融入那個,為了讓自己也有玩伴,孩子會想辦法討好其他小朋友。
有的孩子甚至被欺負了都不敢生氣,更不敢發脾氣,還是會跟在其他孩子後面,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同。
當孩子長大後,就會變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一句話説錯了,別人會不理睬自己,以至於別的沒有尊嚴,任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