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退休教師22年籌款1600萬幫扶學生 一家19人執教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22年如一日 搭建“愛心橋”
這位退休教師籌集善款1600多萬元,幫扶5600多名學生
騎壞4輛自行車,走遍安溪大小村莊,幫扶5000多名學生……82歲的泉州市安溪縣退休教師胡云豹克服種種困難,22年如一日搭建“愛心橋”,在為貧困生牽線搭橋、尋求資助的道路上默默奉獻,把愛心灑滿茶鄉大地,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獻之歌。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今,經他牽線搭橋、結對幫扶的學生共有5638名,爭取到的社會各界捐款共計1639.6萬元。
胡云豹
薪火相傳 一家四代19人執教
在安溪蓬萊上智村白頭格,胡云豹可謂名聲在外,他們家四代先後有19人從事教育工作,全家累計教齡300多年,多人榮獲省、市、縣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1992年9月,這個家族被泉州市政府授予“教育世家”稱號。
“講起我們家族的從教歷史,首先得從我父親胡國華説起。”胡老介紹,父親是家族永遠敬仰和學習的榜樣。廈門大學畢業後,胡國華旅居菲律賓,在中學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放棄中學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積極籌款支援國內抗日,先後在中學、小學任教,做好抗日宣傳工作。他與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鬥爭,雖然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但是繼續從教,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胡云豹從小耳濡目染,勵志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59年,從南安師範學校畢業後,胡云豹回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並在這個行業奉獻了30多年。
“我們的家訓是‘上敦下睦,詩禮傳家’,我們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也希望將這種觀念傳遞給別人。”胡老表示。生活在這樣一種家庭氛圍裏,後輩不知不覺中都會受到先輩精神、行為的影響。
胡老與受助學生交流
堅守助學22年騎壞4輛自行車
“有困難,找胡老幫忙!”在安溪,被胡老幫助過的貧困生很多,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每每有貧困生無力繼續學業時,當地村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胡云豹,已然成了貧困助學的代名詞。
“我家裏兄弟姐妹眾多,從小家境拮据。村裏沒有小學,我們去上學要走10多公里山路,放學後還要幫忙家裏幹農活。村裏很多同齡人都放棄求學了,但我父母堅持讓我讀書。”談起助學的初衷,胡老動情地説,正是這份特殊的經歷,讓他對貧困生求學的不易感同身受。二十多年來,不論酷暑嚴寒,胡老始終四處奔走,光自行車就換了4輛。
熟悉胡老的人都知道,一輛自行車和一個裝着貧困生材料的文件包是他出門必備的兩樣東西。“我是帶着學生的資料和求學的渴望在走。”胡老笑呵呵地説。
在這過程中,文件包也日漸厚實。隨着年齡的增長,胡老近年來沒能繼續騎自行車,但是文件包卻始終不離身,依舊奔波在這條愛心大道上,並與時俱進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常有人問我,退休了在家種花種草、抱抱孫子多好,何必辛苦奔波。在我看來,這些想讀書的孩子也都是我的孩子,盡我所能幫助他們,他們的笑臉和感謝,我覺得比花更美、更讓我高興。”
善舉感人 愛心棒將繼續傳遞
據悉,部分資助者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甚至續助讀研究生,長達10多年。面對眾多的學生材料和信息,胡老整理得井井有條,對每一次的資助也都如數家珍。在胡老的家中,不僅看到了整理齊整的學生信息,還有一疊厚實的相片,記錄着愛心的點點滴滴和學子的成長之路。
胡老表示,資助行為不應該只是給予經濟的幫扶,更重要的是要達到精神層面的幫扶。令其欣慰的是,許多受助學生都表現十分優異,先後考上理想大學。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最讓胡老欣慰的是,很多受助者在參加工作後,也加入了資助貧困生的隊伍。“安溪一中畢業的肖同學讀書時受過資助,大學畢業工作後他也開始資助貧困生了,這就是愛心的接力。”胡老説。
行善之人,如星星之火,不見其盛,可以燎原。胡老多年的愛心助學事蹟傳開之後,很多熱心人士沒等胡老上門牽線求助,就主動聯繫胡老,表示願意幫扶貧困學子。
胡老説,每一次貧困學生得到愛心人士的幫扶後,他都十分喜悦,希望這份人間大愛能夠持續流傳下去。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