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松喬新著《千古一夢大雅堂》首發式在丹稜舉行

  丹稜10月11日電 (劉剛 梁乾坤)“世間非常之事,看起來偶然,實則必然,皆須當其時、有其人、得其所,天地人和,方能發生。大雅堂即是如此。”11日,知名散文家伍松喬新著《千古一夢大雅堂》首發式在四川丹稜縣舉行。當天,四川眾多作家、史學家、文化人和讀者齊聚丹稜,同登大雅之堂,進行了一場尋覓千古一夢的“大雅之約”。

  據介紹,《千古一夢大雅堂》作者伍松喬系知名散文家、媒體文化人、巴蜀文化學者,中國新聞獎、冰心散文獎、四川省文學獎獲得者。他長期關注大雅堂史事,多年搜尋文獻、考察田野、探訪民間,歷經兩年爬梳、鈎沉、拼圖,採用非虛構、研究型、考察型方式,以確切的解讀、翔實的描述,第一次全方位呈現出古今千年風雲壯闊、氣象萬千的大雅堂長卷,第一次多側面破解了充滿神秘與傳奇的大雅堂之謎。

伍松喬新著《千古一夢大雅堂》首發式在丹稜舉行

  伍松喬和他的新著《千古一夢大雅堂》 梁乾坤 攝

  大雅,原系華夏文學之源《詩經》的組成部分與宗旨,出現於西周時期。《詩大序》“雅者,正也。”隨着先賢對大雅的推崇宏揚,關注蒼生、心繫天下的大雅精神,象徵着華夏正聲,體現了憂國憂民的浩然正氣。大雅文化發展到唐朝迎來高峯,詩聖杜甫成為其最傑出的代表。北宋黨爭不斷、社會動盪,文壇一度盛行晚唐體、西昆體,思想貧乏,脱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奮力重振日漸式微的大雅之風,他被貶謫到四川后,便着意尋找“奇士”,要把杜甫的兩川夔峽詩刻石永垂,傳之後人。仰慕杜詩的“英偉人”、丹稜名士楊素得悉這一消息後,趕赴戎州(今宜賓)拜會黃庭堅,表達了自己擔當此事的真切願望,兩人一拍即合。

  元符年間,歷經三載,楊素出資在丹稜城南建詩書堂“高屋廣楹”,珍藏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詩碑300餘方。黃庭堅欣然題名“大雅堂”,並作《刻杜子美巴蜀詩序》和《大雅堂記》以記其盛。“詩書義合璧”的大雅堂橫空出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座標杆,“登大雅之堂”一語不脛而走,遐邇聞名。九百多年來,北宋大雅堂碑碣無存,湮沒於歷史煙雲。九百多年來,大雅堂屢毀屢建,留下永恆的念想與眾多傳奇。

  記者瞭解,2011年,丹稜縣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承接傳統、順應民意、廣集全國智慧,紀念性重建“大雅堂”。2014年1月25日,歷時三載建成的21世紀大雅堂雄踞丹稜縣城南筆架山,這座承載着中華文脈“黃鐘大呂”之聲的精神家園,重新屹立在神州大地,圓了國人的千古一夢。當下,丹稜人民以弘揚大雅文化為核心,一幅“政和、業興、文昌、景美、民樂”的五大願景畫卷在丹稜大地上正徐徐展開。

  “因為一個關鍵詞大雅,因為一個地方丹稜,因為三個人物杜甫、黃庭堅、楊素穿越時空的緣份交集,天地人合,造就了千秋永恆的大雅堂史詩。”伍松喬表示,《千古一夢大雅堂》對大雅文化的起源、發展、坎坷、復興進行了詳盡闡述,鈎沉宋代成都府、眉州、丹稜縣的社會情狀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仁義風尚,深入再現三位唐宋主角杜甫、黃庭堅、楊素其人其事。

  “功夫紮實、內容厚重、史料詳實,文筆引人入勝。在發掘零星、散亂史料的基礎上,集大成、新拓展,有創意、有見解、有理論,具體、生動的描述與精彩評説迭出。”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知名作家徐康評論此書,內容龐大、涵蓋古今的大雅堂前世今生,在書中條分縷析、渾然一體,蔚為壯觀,顯示了作家出色的駕馭能力與語言功夫。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史專家粟品孝表示,伍松喬在文學和新聞方面交融互動、成就卓著。《千古一夢大雅堂》則更為精進,將這位媒體人、文化人、作家身上深沉的史家情懷和文化擔當精神展露無遺。此書邏輯嚴密緊湊、論證堅實有力,作者以紮實的文史功底、非虛構的紀實手法和研究考察型方式,為讀者提供了立得住、傳得下去的大雅堂風景,橫看成嶺側成峯,堪稱大觀。全書求真、務實的爬梳、考證功力特別豐實,足為典範。該書必將對丹稜、川南、四川文化的發展,直至中國大雅文化傳統的傳承、創新,起到重要的現實推動作用。(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4 字。

轉載請註明: 伍松喬新著《千古一夢大雅堂》首發式在丹稜舉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