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2017-10-24

  綜藝報

  影視劇新作獻禮十九大

  近期,各大電視上星綜合頻道也編排播出了題材豐富、類型多樣、 製作精良、品質過硬的電視劇作品。《綜藝報》特別策劃“影視劇新作獻禮十九大”專題,擷取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今日奉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黃大年》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維和步兵營》:大國擔當 展軍隊風采

  文/祝媛莉

  “作為影視藝術作品,《維和步兵營》的內容建立在我國維和部隊多年執行維和任務的真實經歷上,其中有流血,有犧牲,也有親人的牽掛。觀眾由這部劇可以深切感受到祖國是中華兒女的堅強後盾,戰士們在動亂國度維護和平是為了保證當地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為了減少婦女兒童在戰爭中所受的創傷。我們希望一代代的年輕人能夠體會到生活在和平國家多麼幸福。”《維和步兵營》總導演寧海強如是説。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一部醖釀14年的維和軍旅劇

  10月10日,由寧海強擔任總導演,翌翔執導,杜淳、賈青、徐洪浩、劉潤南、何達等主演的聚焦國際維和題材的軍旅劇《維和步兵營》登陸江蘇衞視,首播收視率CSM媒介研究52城0.87%,10月19日收視1.052%。

  該劇國際化視野,緊跟現代化局勢,全景展現中國維和作戰部隊“從無到有”的發展軌跡,呈現真實的維和故事,一展中國維和軍人維護世界和平、為國爭光的風采。

  曾執導《百團大戰》《中國騎兵》《壯志凌雲》《彈道無痕》等眾多軍旅題材影視劇的寧海強,多年來的創作軌跡幾乎涉及中國軍隊各個兵種,而為將這部維和題材劇搬上熒屏他醖釀了14年。

  “很多年前,我就想做維和題材,但各方面條件不合適。以前,中國維和部隊多作為醫療分隊或工兵分隊走出國門執行任務。三年前第一支步兵部隊走出去,真正體現了我國的大國實力。這時,我才開始推動進一步創作。”

  《維和步兵營》正式啓動就在第一批維和步兵出發之前。隨後一兩年時間裏,寧海強帶領編劇劉克中、戴榮等人深入維和步兵營中體驗生活,在與官兵一起訓練、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進行電視劇創作。劇中很多人物身上都有真實原型的影子。

  劇集中有很多突發事件,體現出維和軍隊的應對能力和作戰能力,對維和部隊保護當地貧民和兒童也有大篇幅展現。劇中子彈橫飛、炮火連天的驚險畫面比比皆是,也向觀眾呈現了很多現代化作戰模式,如導彈發射、無人機、特殊通信工作等。寧海強表示,“《維和步兵營》中反映的戰爭、爆炸都是真實情景,演員甚至沒有用過任何替身。”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雙線並行 有熱血有青春

  劇中故事場景多發生在非洲,一部分攝製團隊在非洲的維和步兵營拍攝真實鏡頭,同時,劇組在桂林的拍攝地1:1還原搭建了非洲駐地場景,包括中國維和步兵營營區、交戰區的城市街道、難民營和非洲部落等。該劇輾轉北京、桂林、哈密以及非洲多地拍攝,真實再現中國維和作戰部隊所在任務區的艱苦環境,展現維和戰士的專業素質和奉獻精神。

  劇中,杜淳飾演的全能戰神林浩楠帶領我國第一支維和步兵營遠赴異國他鄉穿越火線、維護和平。林浩楠與中國維和步兵營的共同成長為劇情主線,同時,在定向爆破專家嶽東明、成功蜕變的“刺頭兵”戈睿等人身上,展現了個體和團隊的雙向成長。

  劇中還有“藍盔戰士”的生活情感線。比如嶽東明與林浩楠相愛相殺的戰友情,以及甘願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大愛。林浩楠與戰地記者海藍的愛情糾葛也使得熱血軍旅劇多了幾分青春與浪漫。此外,劇中也有對維和女兵形象的生動塑造。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江蘇衞視副總監、採購部主任高王珏認為,軍旅劇是具有差異化的亞類型。曾播出《我是特種兵》《反恐特戰隊》等一系列軍旅題材劇的江蘇衞視在此類型劇的購播上形成優勢和特色。“我們找到了這類題材創作的方法論。劇版‘戰狼’——《維和步兵營》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是所有觀眾都關心的題材,同時注意到了女性觀眾,找到了受眾的最大公約數。”高王珏説。

  

  對話《維和步兵營》總導演寧海強:

  軍事題材劇創作應擺正三個關係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綜藝報》:你曾執導過眾多軍旅題材影視劇,為何對這一題材青睞有加?

  寧海強:作為一名八一廠的導演,就得為軍隊做點事情,這是一種職業使命感。我的使命就是不斷把中國軍人的風采通過熒屏傳遞給觀眾,把握時代脈搏,弘揚時代主旋律,在軍隊改革大潮前行的過程中,不斷創作這樣一些能夠感召人、激發人、給人力量的軍事題材影視作品。

  《綜藝報》:創作軍旅題材影視劇作品,你的創作心得有哪些?

  寧海強:做軍事題材戰爭片、歷史劇要把控好三個關係——把控好“歷史”和“今天”的關係;把控好歷史人物和創作人物的關係;把控好戰爭背景和戰爭實施的關係。

  創作中,歷史大事要準確,小事可以創作虛化。比如我創作一些重大歷史革命題材影視作品,是在把控好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加強藝術創作。

  創作現代軍事題材影視劇,首先要了解軍事基本常識,其次要展現好現代軍人所賦予和履行的責任,還要掌握好現代軍隊前進的步伐。不能拍一場現代戰爭還在重複歷史上部隊的打法,必然涉及裝備升級、人員層次升級。人也有差異,包括人物個性、語言,甚至行為邏輯、作戰思維上的差異。現代軍事題材的創作一定要展現現代化作戰理念。

  《綜藝報》:此前有《亮劍》等軍事題材劇非常受歡迎,近兩年觀眾喜聞樂見的軍旅劇少了,你覺得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寧海強:一些好的影視作品之所以成功,都有其特點,能吸引觀眾的要麼是獨具個性的人物,要麼是新鮮的劇情,或者有歷史揭秘性。像《亮劍》中的李雲龍人物獨特、真實,人們特別感興趣。現在觀眾沒有看到一個非常精彩的人物、一段非常生動的歷史故事,收視就沒有那麼好了。軍事題材是富礦,不會衰竭,小到普通士兵,大到將軍,都跟國家、民族緊密相關。只要做得好,總會有人看。

  《特勤精英》:刻畫90後消防兵的熱血青春

  文/王曉楊

  消防題材青春電視劇《特勤精英》,聚焦我國消防事業,將一羣90後消防兵熱血明媚的青春生活、成長經歷呈現在鏡頭前,體現了他們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藝術再現了他們火光中“逆行”的最美背影。

  《特勤精英》10月16日起登陸湖南衞視金鷹獨播劇場,該劇由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銀龍影視有限公司、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慈文電影發行有限公司、重慶必然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徐宗政執導,張丹峯、蘇青、李乃文、包文婧等主演。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特勤精英》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優秀電視劇劇本扶持項目,並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2017年重要宣傳期展播的優秀電視劇。該劇講述了義務兵林毅(張丹峯 飾),立志加入消防精英部隊飛豹隊,成為優秀消防戰士的故事。劇中高度還原了生活中的事故現場和消防員的救援場面,展示了我國無人機救援、深井救援等先進的救援技術。

  消防題材行業劇

  直面生死的壯麗青春

  《特勤精英》以消防行業的視角打造不同以往的青春劇,將和平年代面臨生死考驗的一羣年輕人推送到觀眾面前,呈現當代青年熱血、瑰麗的青春樣貌。

  消防兵是與觀眾生活息息相關,又不為觀眾熟知的職業領域。消防兵駐紮在城市,他們的工作滲透於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是生活在老百姓當中的軍人。大到危及生命的火災,小到貓狗走失,大事小情常會需要消防官兵出現解決。然而,消防兵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他們“上天入地”的本領是如何練就的?出警遇到非常危險的狀況,他們心態怎樣?就此,電視劇《特勤精英》進行了全景呈現。

  該劇導演徐宗政曾經當過9年兵,他以根植於心的軍人情懷賦予《特勤精英》熱血硬漢的表現風格。徐宗政認為,“熱血”是年輕的消防兵們最真實的狀態。他們堅毅果敢,勇於奉獻自我。《特勤精英》劇中的青春熱血不僅體現在消防兵們訓練場上的揮汗如雨,更體現在應對一場場突發火災時,他們為保衞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了營救戰友,將生死置之度外、不顧一切衝入火海的勇氣。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表示,《特勤精英》展示了當今青年的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讓更多人可以深入瞭解消防兵的生活和工作。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枱)黨委書記總枱長牟豐京也表示,中國消防兵們在和平年代,以水為槍、以身為盾,揮灑熱血青春,拍攝這樣具有中國味道的故事才不負時代,不負消防員們的辛勞付出。

  湖南廣播電視台節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陳汝涵認為,目前在我國眾多的行業劇當中,致敬消防幹線的作品較少,這是《特勤精英》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羣年輕消防員的故事,打開公眾瞭解我國消防事業的窗口,讓安全意識、消防意識深入人心,也希望大家對這個擁有最美背影的職業有更多的瞭解和敬意。”

  實拍無特效 本真展現救援現場

  《特勤精英》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和重慶消防總隊的大力支持和指導,該劇還原了消防員日常訓練、出警的真實場景。

  《特勤精英》劇本籌備了3年,修訂8稿。為把劇本寫紮實,《特勤精英》編劇深入重慶消防總隊生活,劇中事件依據真實案例改編。主創以事件鋪陳該劇的結構和節奏,劇中大事件十八九件。

  為了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一部專業的行業劇,《特勤精英》主創全面學習我國消防事業相關知識、技能,做足功課,導演帶領主創深入消防一線體驗生活:學習消防兵特殊的吃飯方式、出警方式、遇到不同的應急狀況處理方式等。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拍攝前,《特勤精英》劇組還專門組織演員進行了軍訓,從站軍姿、練體能,到學習操作項目,完全按照消防員平時的訓練要求和強度進行訓練。經過軍訓,進組時皮膚白淨的演員,不僅黑了也更結實了,練出來一身腱子肉,拍攝時與真正的消防員站在一起,毫不遜色。

  《特勤精英》用記錄式的拍攝方式,本真還原了年輕消防兵挽救老百姓於水火的場景。為確保視覺效果逼真,劇中火災場景均為真實拍攝,基本無須特效後期修飾。徐宗政回憶,因為拍攝時正值重慶大暑,飾演消防兵的演員們需要揹負沉重裝備,穿梭於“火海”。拍完一場戲,把衣服脱下來,輕輕一擰就是半桶汗水。用他們的話説:“我把這一生的汗水都流在了重慶。”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該劇整體的服裝造型基調清新。為了藝術呈現消防兵的職業美感 ,劇組呈報公安部消防局對劇中消防官兵的服裝做了微調。

  因為消防劇的特殊性,《特勤精英》拍攝中涉及火場的每一場戲都有危險。徐宗政介紹,為安全計,劇組特地邀請了專門的消防顧問跟組。拍攝中有專業的消防人員指導劇組規範操作。開拍前,針對拍攝中的危險環節劇組也會有安全預案,責任落實到人,有專業人士負責現場安全。

  

  對話《特勤精英》導演徐宗政:

  正能量青春劇是市場發展的一個方向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綜藝報》:為什麼做消防題材青春劇?

  徐宗政:消防兵是當代軍人中距離死亡最近的一羣人。同樣的青春歲月,消防兵們的青春是在炙熱的火場歷經生死考驗的。《特勤精英》與其他青春戲不同,劇中這羣年輕人不僅有成長中的兄弟情、戰友情,以及愛情等情愫,每次出警還可能要直面生死。這種極致的人生狀況,是普通人於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我們希望這部劇給觀眾帶來關於青春、關於人生的不同體驗、感悟。

  《綜藝報》:作為主旋律青春題材劇,《特勤精英》選擇演員的標準是什麼?

  徐宗政:演員首先要熱愛消防這個職業,熱愛拍戲這個事業。這部戲前期要求演員進行訓練,需要演員有檔期配合;拍攝是在重慶高温天氣,演員需要穿着密不透風的消防服、揹着沉重裝備進“火場”拍攝。演員要有吃苦精神,要有為創作付出的態度。我們起用了大量富有潛力的新演員,他們符合當下消防員健壯挺拔的平民英雄形象。

  《綜藝報》:《特勤精英》為吸引年輕的觀眾做了哪些嘗試?

  徐宗政:劇本創作方面,這部劇的台詞、情節都緊密結合當下。編劇將很多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台詞化,台詞中也會“創造”部分詞彙來引領潮流。此外,在劇情節奏上我們做了些嘗試,不是簡單追求快,而是用豐富的情感帶動節奏,希望年輕人可以從容地接受故事。

  《綜藝報》:近期電視劇新政14條出台,你怎麼看青春劇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

  徐宗政:表達美好的情感,刻畫正能量成長方式的青春劇作品是市場發展的方向。放眼全球,這樣的主旋律作品很多。影視作品的創作要對觀眾有引導,將生活中的美與善展現給觀眾,讓觀眾有積極的態度去生活,這是影視工作者應該做的。

  《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 彰顯偉大精神

  文/馮剛

  10月12日,展現科學家黃大年對教學和科研工作無私奉獻精神的電視劇《黃大年》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該劇由中央電視台、吉林電視台、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吉林省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聯合出品,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上海嘉彤影視等單位聯合攝製。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深入實地取材 以真誠打動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做出重要指示,“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黃大年》主創團隊緊密圍繞這三方面,着力呈現主人公高尚情懷,還原黃大年光輝形象。

  電視劇選取了黃大年説服妻女,捨棄美國優厚條件歸國;在“李四光班”教書育人;於鑽井平台“立軍令狀”等多個典型事件。集中呈現了黃大年面對祖國召喚時的抉擇,面對學術問題時的嚴謹,以及對祖國科研事業的無私奉獻,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主人公的愛國情懷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為了真實還原人物,編劇團隊將創作地點搬到了黃大年工作過的地方——吉林大學的辦公室、大學課堂,並與他的家屬、領導、師生及同事進行面對面交流。實地構思、修改劇本,將主人公歸國到去世的六七年生活經歷濃縮到6集作品中。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從開始創作到最終拍攝,主創團隊先後召開4次創作研討會,劇本結構性調整20餘次,修改文本12稿,建組後又9易其稿,重現了這位“讓美軍航母編隊後退100海里”的戰略科學家形象。

  電視劇播出後,得到黃大年生前好友和學生的高度認可。在導演杜軍看來,純實景拍攝也是這部劇集被認可的重要原因。“6集中至少取了二三十個實景,這些場景黃大年生前基本都使用過。”雖然場景之間的距離為拍攝轉場帶來了難題,但主創團隊還是堅持最初的選擇。杜軍認為,通過真實的場景氛圍可以調動演員情緒,引領他們迅速進入角色,精確把握情感宣泄程度。

  還原人民科學家 感受榜樣力量

  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杜軍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們沒有將黃大年神化。他除了是一名科學家,還是教師、父親、丈夫和朋友。”他認為,有性格、有脾氣,甚至有些率真的生活化形象,反而能夠幫助觀眾接受人物的抉擇,認同他的思想。

  劇中呈現的黃大年並非高大全的臉譜化英雄,而是會對妻女抱有愧疚,會對同事發脾氣,甚至頗具幽默感的高級知識分子形象。杜軍認為,這種生活化的表現方式能夠拉近主旋律作品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在呈現“大年精神”的同時,塑造具有生活氣息的學者形象,可以讓更多人靜下心來,瞭解什麼是“戰略科學家”,瞭解黃大年的研究成果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主創團隊在塑造黃大年形象的同時,也逐漸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根據演員和主創爆料,拍攝期間,導演和主要演員多次淚灑現場。杜軍對此並不諱言,數次用“感同身受”來形容團隊的工作狀態。

  《黃大年》的實際拍攝週期僅有15天左右,團隊每天主動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成為常態。而《黃大年》從建組到立項再到最後的製作完成,歷時不足3個月。在杜軍看來,正是受到黃大年人格魅力鼓舞,主創團隊才得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為觀眾在熒屏呈現出這位不一樣的人民科學家。杜軍感慨道,“我們沒有趕上雷鋒,沒有趕上焦裕祿,還好我們趕上了黃大年。”

  

  對話《黃大年》導演杜軍:

  以崇敬之心 為當代英雄立傳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綜藝報》:拍攝過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哪一個?

  杜軍:黃大年的辦公室。因為黃大年擔任了很多職務,他不但是國家的首席戰略科學家,還是千人計劃聯誼會的副會長、李四光研究生班的班主任。他白天需要忙很多工作,只有晚上才能進行自己的課題研究,所以他乾脆在辦公室準備了一牀被褥。他説:“在國外,那是在打工,回到‘家’了,給自己的家人上班,你還要説有下班的時間嗎?”

  《綜藝報》:為當代人物立傳有何難點?

  杜軍:電視作品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那麼藝術化過程的“度”應該如何把握?這是最大的難點。以黃大年為例,觀眾無法和他直接接觸,我們只能在現場不斷調整演員狀態,最終得到的是丁勇岱老師在和創作團隊多次磨合之後表現出來的形象。而在得到人物原型周圍的大多數人認可後,才是呈現給觀眾的黃大年。

  《綜藝報》:拍攝主旋律作品有何感悟?

  杜軍:中國不能沒有主旋律作品。我們國家需要習主席提出的黃大年這種“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這是時代的楷模,是民族精神。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主旋律,因為它是向上的,是昂揚的,是主流價值觀。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790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劇報告:《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采,《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