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半佛仙人
在市場競爭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已經佔據了行業優勢,甚至已經接近壟斷的大公司,遇到了一個後起之秀的小公司挑戰者。
這個時候大家往往會覺得肯定是佔據了資源優勢和人力、財力、先發優勢的大公司節節勝利,而小公司則被打得頭破血流,死亡時間可以倒計時。
但現實是,我們經常能看到小公司反而高歌猛進,求新求變,大公司在小公司的進攻下顯得反應遲鈍,抱團收縮。
並且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決策。
往近了説國內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滴滴,B站,一眾後起之秀在和前輩的競爭中毫不遜色甚至經常把前輩打的比較狼狽。
這種情況看起來奇怪,但實際上很合理。
2為什麼明明是更強的大公司,在面對挑戰者的時候,往往不是碾壓姿態?
答案並不複雜。
第一,很多人覺得大公司的資源多,能人多,所以可以碾壓小公司,這是錯誤的。
大公司往往不是隻做一個業務,而是一整個業務體系或者説生態,內部有很多在業務上相關或者不相關的部門和業務線。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競爭,往往集中在一到兩個垂直業務上。
外界看會覺得在整體上看好像是大公司人多錢多,但是在具體的業務上則未必。
大公司可能涉及到幾十個領域,上百個部門,小公司挑戰的就只是那一個部門幾十上百號人,而小公司看似人少,但全員都All in在一個方向,具體到作戰投入,甚至可能小公司的人要更多。
這是一家公司對一家公司的部門,佔據局部優勢並不奇怪。
另外很現實的一點是,小公司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背後沒有退路,戰鬥力和戰鬥專注度與大公司養尊處優的部門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
當你真的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你會用盡一切手段讓自己活下去。
一切合法的違法的都會用,哪怕只能多活幾天。
在這種危機下,不擇手段的野獸,戰鬥力當然比一個大公司的部門要強的多。
3第二,小公司結構扁平化,反應快,業務靈活度高。
有句話叫船小好調頭,小公司的決策層和業務層之間的間隔比較小,可能一線人員上午反饋過來一個問題,下午老闆就直接拍板,明天就開始做,幾天後就上線。
在死亡的威脅下,沒有這種靈活度的小公司都死了。
就算做錯了又如何?
大家齊心協力船小好調頭。
而同樣的事情,業務方發現了一個改進點,提給產品經理,大公司還要層層彙報,開會討論,出具各種可行性報告,做PPT,一個kick off都不知道要弄多久,導致真正想做事的人反而會卡住。
一邊是做了再説,一邊是説好了再做,效率當然是不同的。
另外很現實的是,小公司結構扁平化的另一面,是創業時間短,沒有歷史包袱。
什麼叫歷史包袱?就是排資論輩的現象。
這種現象在小公司裏比較少,首先大家都是新人,頂多你三年我五年,不存在老前輩壓人的情況,其次排資論輩的動機是為了利益,為了分蛋糕,而小公司往往還在考慮怎麼收支平衡,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任何會降低效率的東西都可能讓小公司猝死。
而在大公司裏,可能有些人已經跟不上業務節奏了,但是因為當年一起進公司的老夥計已經是公司高層了,所以雖然上不去,但只要不犯錯,一般也下不來。
這就堵死了那些願意創新的年輕人的上升空間。
關鍵是,這些效率上的浪費,對大公司來説是經受得住的,本身大公司就家大業大,能夠讓小公司猝死的事情大公司完全扛得住。
小公司不可能長期養虧本的業務線,大公司可能壞賬一堆都不痛不癢,這既是大公司的底氣,可以無限重來,但也成為了大公司失去對危機的敏感和創新動力的根源。
説到創新動力,歷史包袱還會限制創新。
大公司裏的人能力很強,很多業務大公司其實也想做,但這裏也涉及一個歷史包袱問題。
一旦有新業務,一旦有內部變動,就必然涉及資源的調配和人力的調整。
在小公司可以能者居之能幹幹不能幹滾。
但大公司不行,當你要做一塊新業務,這塊業務會動了老業務的流量蛋糕,這時候老業務的人去找你老闆哭訴,你能怎麼辦?
又或者,你做了業務剛有起色,立馬空降一批老人過來搶蛋糕,啥都不懂還來指點江山,你能怎麼辦?
最後要麼佛系,要麼出走。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裏,這種緩慢,真的有可能殺死一家領先的公司。
4第三,從利益角度出發,大公司其實是缺乏創新的動力的。
創新就意味着要冒險,而作為行業領先的大公司,很多時候維持住現狀才是收益最高的選擇。
就像王重陽為什麼不練《九陰真經》一樣,練了他是天下第一,不練也是天下第一,那顯然不浪費時間去練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而且創新這個事情,本來就是在賭未來的趨勢,創新不一定能帶來收益,説不定反而會失敗。
小公司會比大公司更喜歡賭,因為小公司本來就一無所有,賭輸了也沒什麼,大公司家大業大,反而輸不起。
或者不是説輸不起,而是擔心影響了現有的基本盤,導致帳算不過來。
就像同樣一本武林秘籍,練了可能功力大增,也可能走火入魔,在練之前沒有人知道結果,那從純粹利益角度出發,原本就是天下第一的人肯定不會去練,而且還會阻止別人去練,乾脆毀掉這種帶有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才是目前佔有先發優勢者的最優解。
所以大公司不但不會偏好創新,還會偏好阻止行業出現創新。
再從利益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大公司是分很多部門的,即使有幾個新部門的職責是創新,但是很多手段也是放不開的,因為有可能會損傷同一個公司其他部門的利益,大老闆不會點頭。
而小公司不一樣,他們在原本的行業格局裏本來就賺不到錢,行事可以百無禁忌,簡單説就是可以不講規矩,因為規矩肯定是有利於大公司的。
行業如果因為創新而大洗牌,對小公司來説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而那些在大公司負責創新的部門,如果做的太好,就要考慮到把公司的其他傳統業務線搞死了怎麼辦的問題。
很多時候在大公司裏,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公司。
而是自己身邊的同事。
5第四,大公司的中層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未必一致。
雖然從長遠來看,時代肯定是需要創新的,大公司如果不能一直把握時代潮流,就有可能會掉隊,所以對大公司本身來説,創新仍然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個體的人來組成的,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員工乃至高管的利益,和公司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
無論是底層員工還是高管,如果他們在小公司,一般來説都是公司發展越好,他們的利益越大,而且如果小公司變成了大公司,老員工是有期權的,一夜暴富不是夢。
有人可能會覺得,大公司員工(高管)的利益,難道就不是和公司利益一致的嗎?
其實還真不一定是一致的。
對大公司來説,單一的員工(高管)只是一個螺絲釘,一個零件,他們能獲得的收益和整個公司的發展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關係。
一個公司核心的位置就那麼多,如果你是在公司還是小公司的時候進去的,那麼只要公司能活下來,當時的員工幾乎都是後期骨幹,但是如果你進去的時候已經是幾千人的大公司了,那麼即使公司變成了巨型公司,也不意味着你有機會變成核心層,説不定待遇沒變,工作量還增加了。
而且大公司的發展週期可能會比員工的職業週期還要長,這就意味着在大公司搞創新,説不定你都離職了,還沒有見到什麼成效,但是如果你在創新的過程中做錯了什麼,當年度kpi完不成,現世報可是會馬上降臨。
這就導致大公司的員工更容易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無過就已經可以很爽,有功也不一定會帶來什麼決定性好處,那麼肯定是無過更重要。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中層管理,貪腐和向上管理極其嚴重。
高層有股份綁定,執行層有升值加薪的需求,所以他們的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算是和公司利益綁定。
但是中層,主要是中層,他們一方面升不上去(大公司高層都是特殊人才或者特定機遇),一方面又擔心下面人超過自己,同時還怕中年出問題,所以他們是有動機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出賣公司的。
很多公司出問題,就是從中層開始出問題的,滿腦子就是撈錢和自己的利益。
至於公司利益,別鬧了,這年頭誰還不是刷履歷跳槽呀。
6最後一點,就是倖存者偏差了。
每年都會有無數小公司生生滅滅,而行業頭部的大公司始終就是那麼幾家,那些旋生旋滅的小公司根本不會被注意到,他們可能也在創新,也在對大公司發起挑戰,但是往往大公司都還沒察覺到,他們就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只有那些發起挑戰並且成功了,至少是有成功跡象的小公司,才會成為一時之選,被媒體和用户察覺到。
反映到大家的觀感中,就變成了到處都是小公司暴打大公司的局面了。
但是實際上,大公司固然臃腫龐大,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不去創新,不去做錯誤決策,也是一種智慧,這可能是更符合公司利益的決策。
因為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做對什麼,只需要不犯錯,苟住,你的對手以及潛在的對手,就會把自己玩死。
大公司來説看似佔據極大優勢,只要莽上去就贏了,但是越是大公司反而越會保守,因為對大公司來説,活着就是勝利。
而對小公司來説,他們必須莽,必須創新,因為如果不出奇制勝,就只能被大公司慢慢蠶食,而這個過程中對手甚至可能都沒注意到你的存在。
能創新,敢創新,這看似是小公司的優勢,但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甚至於創新到後面,大公司一筆鉅款砸下來,你是賣?還是賣?還是賣?
有心氣把巨頭拉下馬的始終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做個平地富家翁了。
而那些特別有心氣最終成長的新巨頭,再看看老闆的家庭背景和背後的資本,又會意識到一個非常難過的問題。
世界永遠是他們的,只是換了代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