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7月26日電 “我們這裏的梨子沁甜的,我長沙的朋友吃了後也反饋説,味道很好。當然,我們的紅色旅遊也是盛譽在外的,我們現在需要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我希望我們的黨員微網格長能夠幫助老百姓推銷產品,黨委政府也會搭好台,當好品牌宣傳員和推銷員!” 瀏陽市中和鎮“抓黨建促脱貧攻堅”主題活動日前啓動,中和鎮全體班子成員一邊與全鎮的微網格長、羣眾“話家常”,一邊為本鎮農產品“代言”。活動現場,中和鎮黨委書記何勇向微網格長們發出號召。微網格長積極響應號召,瞬間變身“帶貨王”。
“胡益良養了400只‘長壽雞’,肉質細嫩、湯汁黃亮,我們街坊鄰里買了都説味道好!”現場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微網格長鬍明主動幫聯户羣眾胡益良吆喝、帶貨的聲音格外響亮。
中和鎮長安村的“長壽雞”、雅山村的蔬果乾、荷花博覽園的蓮蓬、清江村的火焙魚等農產品一一亮相,中和鎮的微網格長們主動站到了農產品展銷台前,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在村民中的影響力,推薦各自聯繫的優質農產品。
與此同時,在活動現場,中和鎮與羊淘商城電商平台簽訂了線上銷售協議,雙方將在每月13日定期開展“線上助農直通車”活動,中和鎮的扶貧農產品都將在羊淘商城進行特價直銷,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下單購買到優質、優惠的中和“土貨”。
着力打造“三好”農產品
“我們農家自制的野生小筍乾,通過山泉水煮熟、自然晾曬,純天然,都是大自然的味道!”中和鎮微網格長楊曉明自豪地説。
質量好、口感好、營養好,這是中和鎮農產品發展的品牌定位。中和鎮雨量充沛,水系發達,晝夜温差較大,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農產品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生長到成品,農產品都源於自然,產於自然。
“我們的農產品採用生態種養,大部分養殖業不喂飼料,種植業採用有機肥,不使用化學肥料,產品純真。”中和鎮農業辦負責人表示,為確保農產品綠色環保無污染,農户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也承諾不使用任何保鮮劑、防腐劑、生長激素等化學物質,“我們也會不定期對農產品進行檢測,對農產品進行監管。”
“今年我們富硒火龍果基地種植的火龍果供不應求,好多人到這裏來採摘,外地的我就給他們寄過去!”中和鎮微網格長王德明説。
除了火龍果,中和鎮還有很多“寶藏”農產品:雅山村的黃金梨個大皮薄,鮮甜香脆;現摘現賣的荷花園蓮蓬,甜嫩鮮美;村民自制的蔬果蜜餞全部用冰糖醃製,絕不添加甜蜜素,乾淨、美味又營養……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的有力監管、村民的用心呵護,造就了中和鎮質量好、口感好、營養好的特色農產品,同時也讓中和鎮的農產品廣受市場歡迎。
微網格里的故事
小事不出網格,急事、難事及時通過微網格長向村上、鎮上反饋。做網格工作,就是直接面對羣眾,瞭解民情民意,幫助解決民憂民困。在中和鎮,羣眾有話跟微網格長説、有事找微網格長辦、有難找微網格長幫,這已經成為了當地居民的一種習慣。
在中和鎮的455個微網格里,每天都發生着各種各樣的故事,或温情、或振奮、或感動……火龍果基地就業增收入“我原本對生活已經心灰意冷,是王德明幫我慢慢走出了困境。”中和鎮蒼坊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張運國説,他兒子四歲時查出地中海貧血症,碾轉各大醫院治療,花費30餘萬元,加之他父親五年前患癌症,讓他們家一貧如洗,而他也失去了脱貧的信心。
今年2月,王德明的農業基地復工,他將張運國安排在火龍果基地做事,手把手教他技術。“基地做事的普通工人每天工資100元,貧困户、殘疾人每天是120元,鄉親們從來不計較,大家都理解,都支持。”王德明説。
在火龍果基地就業讓張運國十分滿意,“這裏離家近,除了上班還能在家種田,就業、農活、家庭三不誤。”除了在火龍果基地上班,王德明還為張運國提供了玉米種,並帶領他養了些土雞,通過各種渠道來增加其家庭收入,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以往我老是覺得身體差、沒技術、沒信心,自從有了微網格長王德明的幫助,我一年能多掙一萬多元呢!”張運國説,現在的生活讓他再次充滿期待。
荷花塘裏養起“扶貧魚”
中和鎮荷花博覽園的荷塘裏,荷葉已經鋪滿了池塘,朵朵荷花姿態各異,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
“家門口的荷花塘讓我想到了新的商機,這也多虧了鎮領導的支持才有現在的扶貧‘荷花魚’。”葉紹盛説。他是中和鎮蒼坊村新屋組的微網格長,聯村組9户村民,包括葉宗餘在內的2户建檔立卡貧困户。
葉宗餘年近花甲,家中兩個女兒,一個剛參加完高考,一個即將參加中考,都是需要錢的節骨眼兒,而他的老婆又身患癌症,久治不愈。
“我要想辦法幫他渡過難關。”葉紹盛説,“我想着我們家的荷花塘裏可養點魚,就幫他去爭取相關政策支持,他去銀行借了20000元的扶貧無息貸款。”
借到了貸款,買了魚苗,葉紹盛和葉宗餘一起在荷塘內撒下了希望的“種子”。“現在就等着過兩個月魚苗成熟上市了,有人還給我出點子,要我燻成火焙魚,賣到省外去哩!”看着魚兒在荷花池中暢遊,葉宗餘掩不住笑容。
帶着“長壽雞”走上脱貧路
中和鎮長安村高升嶺早禾衝的“長壽雞”養殖場內,幾百只“長壽雞”發出“咯咯咯”的叫聲。這個佔地面積15畝的養殖場是中和鎮長安村村民胡益良產業脱貧的陣地,也因為這個陣地,他成了當地的產業能手。
胡益良今年41歲,上有患精神疾病的母親,下有中考在即的兒子,家中裏裏外外都由他一人打理。3年前,因勞動強度過大,胡益良腰椎間盤突出嚴重,手術後在牀休養近半年,家中沒有了經濟來源。
而從貧困潦倒到產業能手,這一切得感謝微網格長鬍明。養殖場從選址到建棚,不論大事小事,胡明都幫胡益良協調得妥妥當當,“胡益良以前是養殖的新手,我多次鼓勵他參加種養培訓,如今他成了產業能手,今年他又參加了全市的電商平台建構培訓,希望能借助網絡平台,擴大產品銷路。”胡明説。
“脱貧路上,離不開微網格長的關心與支持,我發自內心感謝他!”胡益良説。( 張永紅 譚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