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提出一個要求,無意中暴露了事實,印度對自己沒有信心

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受到嚴重損失之後,印度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不斷地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先是在6月22日的雙方會談中,印度軍方提出了7條要求,用國內軍事評論人士的説法,幾乎每一條都是在找打。

這還不夠,印度駐華大使近日又提出,解決中印雙方在拉達克地區的對峙僵局的唯一辦法,是中國停止在這一地區建設新的基礎設施。

印度駐華大使提出這一要求,首先可以表明,在這一地區的相關設施建設中,印度已經嚴重落後於對手,而且短期之內無法趕超。所以,印度才會採取軍事和政治的手段來干擾對手的建設進度,以延緩對手在這一地區建立實際控制的速度。

中印雙方在這一地區所進行的,實際上一直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比賽。從目前的衞星地圖來看,中方的基礎設施在這一地區已經基本形成了路網,而印度方面在這一地區的建設則十分落後,目前僅有幾條破爛不堪的爛泥路,雙方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在邊境地區的實際控制能力建設中,基礎設施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説,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決定了雙方在軍事衝突中的後勤保障能力,進而也就直接決定了雙方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

尤其是當一方已經形成網格狀的路網之後,就意味着,在這一地區可以通過多條道路進行後勤補給和力量投送,一旦發生戰爭,後勤補給道路也不容易被切斷。尚未形成路網的一方你們嚴重依賴僅有的幾條道路,但發生戰爭後勤補給線也就很容易被對手切斷了。

中國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在全世界可謂首屈一指,不斷攻克新的難關,不斷在人跡罕至,地質地形條件複雜的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工程。在邊境地區也同樣如此,只是印度遠遠不能望其項背的。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説,正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落後,讓印度方面感到分外焦慮,從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主動挑起爭端,企圖用軍事和政治的手段干擾中方在這一地區進行建設。這也是印度方面近年來不斷的在邊境地區挑起爭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印度方面通過軍事手段沒有能夠達到的目標,想要通過談判來達成,顯然也不可能。中方在這些地區已經建成的設施不可能拆除,正在進行的建設也完全在實際控制線等我方一側,即便是從國際法的角度説,也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印度原本就無權干涉。

在衝突發生之後,印度也已經提出要加快在這一地區的32條公路的建設進度。也就是説印度正在努力的提升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能力,但究竟是否能夠真正做到加速,實際上印度自己也沒有把握,所以才會通過外交途徑提出如此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要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9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又提出一個要求,無意中暴露了事實,印度對自己沒有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