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瑪北變遷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本報實習記者 沈奧清 通訊員 劉蓓蓓 吳奕穎)出了烏爾禾區繼續往東南方向行駛,一路上所見就都是廣袤無垠的戈壁了。瑪北採油站就位於這茫茫戈壁的一隅。百口泉採油廠人更習慣把瑪北採油站稱為“瑪北小站”。

  説它小,是因為從1998年建站之初,站上只有1個班組,5名班員,而且它的面積只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大小。

  地處風口荒漠,員工在這裏的多數時間只能與風沙為伴。夏季酷熱難耐,冬季寒冷刺骨,瑪北的工作條件異常艱苦。

  小站雖小,卻藴含着大能量。瑪北採油站的員工經過二十餘年的堅守,終於迎來了瑪湖油區大開發,瑪北採油站所管轄的瑪2井區規模建產也即將突破百萬噸。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今天,瑪北採油站擁有三十餘名員工、116口油井,年產油量21.4萬噸。在完成業績指標的同時,該廠從關愛員工的角度出發,帶領大家實現了幸福跨越。如今,“瑪北小站”成了“瑪湖油田第一站”。

  小站變成“温馨小家”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晚飯後,調度員楊磊利用閒暇時間澆灌瓜苗。

  6月2日,晚飯後,戈壁的風沙刮散了聚集在瑪湖上空的雲朵,夕陽的餘暉再一次平鋪在瑪北採油站的院子裏顯得温馨又愜意。

  此時,站裏的調度員楊磊正在利用晚飯後的閒暇時間澆瓜苗。這是站裏今年開春種的西瓜,瓜苗還很脆弱。

  “最初建站時只有東面這幾間房子,也沒有院牆。戈壁灘上刮一夜大風,第二天連門都出不去。”眼前的一切,讓向東不免感慨。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1998年,瑪北採油站成立時,向東就來了,到今年已經22年了,他是在站上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最初,瑪北採油站只有兩間鐵皮房和幾間紅磚房。向東和他的同事們住在鐵皮房裏,一間磚房當伙房,其餘房間放工具和雜物。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大風整整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們起牀時,門卻怎麼也推不開了。原來,大風吹動沙石全都堆積在了宿舍門前,堵住了宿舍門。

  出也出不去,打電話也沒信號,他們只能乾着急。拉油車的司機等了半天,也不見向東他們來,於是去站裏找,這才給他們解了圍。

  後來,只要一颳風,他們就派一個人去門朝裏開的雜物間睡覺,第二天早晨再給其他人開門。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如今走進瑪北採油站的大門,温馨氣息撲面而來——夏日爬山虎附着的長廊,道路兩旁規整好的地裏種着西瓜、番茄、辣椒等果蔬,讓人感覺彷彿置身在一座農家小院……

  公路取代自制路標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工作人員頭頂烈日,正午的陽光灼熱刺眼,但該廠瑪湖第二採油作業區瑪北一班員工錢錫平開井的動作卻一絲不亂。

  出了烏爾禾,一條筆直的戈壁公路貫穿瑪湖。這是2019年新修的油田公路,在此之前,這裏的公路基本都是當年鑽井隊留下的,已日久老化了。

  這條戈壁公路,可以用筆直和壯觀來形容。6月2日,採油工謝宏軍打好最後一個鉛封、開好拉油票後,目送當天最後一輛滿載原油的罐車緩緩開走。他看了看錶,已經快晚上11點了,今天的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一項作業結束時,該廠瑪湖第二採油作業區瑪北一班員工謝紅軍拿起一瓶礦泉水一飲而盡,豪邁的喝法把工服都打濕了。

  “只要主路修好了,在路上消耗的時間就能節省一半。而且也不用擔心迷路,順着這條公路一直走,準能找到瑪北採油站。”謝宏軍駕駛着巡井車,伴隨着一曲舒緩的音樂,愉快地行駛在返程的路上。

  時間再撥回到十年前的一個雪夜。

  “喂,老錢!我找不到路了,你到房頂上給我打個光。”

  “好,等着啊!”

  打電話的人是王新國,他晚飯後照例去拉最後一罐油。王新國駕車出門的時候雪下得很小,沒想到回來時四周已經連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根本分不清路在哪,繞來繞去連採油站的方向都分辨不清了。

  這種情況在瑪北採油站幾乎人人都遇到過。為此班裏早就商量好了對策:如果誰迷了路,就等在一處規定好的地方給站裏打電話,站裏的人再爬到房頂上,揮動手電筒,這就是所謂的“打個光”。

  錢錫平掛了電話後爬上房頂,在夜空中頂風冒雪揮舞起了手電筒,隱約地,他也能看到遠處有一輛車正閃着燈——那是王新國給他的反饋信號。

  王新國看到黑夜裏有了點點光亮,知道那是班組的兄弟正在給他引路,於是閃閃燈,踩動油門,朝着採油站駛去。

  為了解決迷路問題,班裏只好自己做路標。他們在短杆上貼上反光條,然後插在容易迷路的路口處。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卻足以保證班員們按時、順利地回到站裏。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如今,他們自制的路標早已被淘汰——這條筆直的戈壁公路和站上徹夜通明的燈塔就是最好的路標。

  回望過去,這裏誕生了瑪湖油田第一口發現井,創造了人均年產約一萬噸的佳績,成為新疆油田公司在瑪湖油田首個命名班組,瑪北人守望戈壁二十年,用青春、熱血、智慧和汗水鑄就了“瑪湖精神”。這裏,是當之無愧的瑪湖油田第一站。

  實習編輯 全雪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1 字。

轉載請註明: 【油田故事】帶您走進“瑪湖油田第一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