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過多對孩子有害嗎?是的!在某些方面,越關注對孩子越不利
“所有你説不能玩,不能碰的東西,偏偏要去動!”
“不讓他幹什麼,他就發脾氣拍自己腦袋,我語氣稍微重點立馬癟嘴!不達目的不罷休!”
“我已經很耐心地勸導了,一點作用都不起!”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當你嘗試教孩子對錯、規則的時候,孩子卻“從來不聽”,怎麼辦?
答案是——那你就別再説了。
大人要是還接着説下去,那情況可能會更糟,比如下面這些狀況:
要麼尷尬沉默,要麼更生氣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我們大人對着淘氣的小孩子,手足無措、萬分沮喪的時候,就特別愛問“為什麼”。比如:
你為什麼要扔玩具呢?
你為什麼要打弟弟?
你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你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
孩子能怎麼回答?我們又指望孩子回答些什麼呢?
如果類似的問題,用來問我們自己會怎麼樣?
“你昨晚為什麼又去吃宵夜,不是説要減肥嗎?”
“你為什麼總不去健身房,明明健身卡那麼貴?”
“為什麼這份計劃書拖到現在還沒寫?”
“為什麼要買這麼貴的鞋?”
我們能怎麼答?
作為“聰明的”成年人當然可以輕鬆找到各種藉口。但如果要是誠實地答,我大概只能説:
“嗯……當時頭腦一熱。”
“我就是沒忍住……”
“我也不知道……”
可想而知,要是孩子們也這樣回答爸爸媽媽,那你可能更加生氣了。
所以,問孩子“為什麼”真不是個好辦法。這些問題孩子根本無法回答,於是我們只能得到一個要麼更沉默,要麼更生氣的孩子。
要是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那孩子還可能變成這樣:
爸媽一開口,孩子立刻神遊天外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並不是“縮小版”的大人。
他們不能按着大人的想法來進行交談和推理。
幼兒也不可能對善惡有深刻的哲學認識。
所以,當他們覺得爸媽就要開始訓斥、嘮叨、講道理……反正是一切自己不想聽沒興趣不高興的事情就發生的時候,他們就會:
停止傾聽,屏蔽你的聲音。
別懷疑,孩子在這種“逃脱戰術”方面非常訓練有素。
這是因為,當人們面對危險的時候,會觸發應激反應,讓我們的身體準備好:要麼戰鬥,要麼逃跑,要麼凍結。
如果孩子經常經歷爸媽的訓斥、嘮叨,那久而久之就“訓練有素”了:爸爸媽媽一開口,孩子立刻神遊天外心不在焉,開始凍結。
凍結的時候,大腦的執行功能關閉,無法同外界溝通、建立信任、產生同情……
所以,我們可能會看到孩子們完全不當回事,也可能看到孩子低着頭,順從的樣子,甚至還乖巧熟練地道歉,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只是在那一刻試圖應付而已。
這種情況,還怎麼能指望孩子把我們説的話聽進去呢?
然而孩子越不聽,我們大人就更容易:
越來越憤怒
作為父母,要是發現你的小寶貝不僅沒有乖乖聽話、道歉,反而一幅無所謂的表情,甚至還無力地反駁你,你肯定會覺得非常生氣、非常沮喪。
更糟的是,這種挫敗感,很容易讓你不自覺地拔高音量,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起來。
再然後呢?因為爸媽的憤怒,又給了孩子更多的生氣理由。孩子對父母更生氣,父母對孩子更憤怒……矛盾就這樣不斷升級。
在家庭中是不是很常見?
因此,為了避免這些更糟糕的狀況,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得儘量“不講道理”、“不問為什麼”,“不發火”。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不能“説”,我還能怎麼辦?
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專注於自己,持續散發沉穩的自信能量!、
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對自己情緒的覺察,避免自己陷入憤怒、恐懼的狀態。儘量做到:
放鬆但堅強的姿勢;
平靜的肢體語言;
適度的語調和音量;
平靜的目光接觸。
這樣很難嗎?也許吧。
但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定得充分相信自己,遇到孩子任何令人頭疼的行為都別怕。你要知道:
兩三歲的孩子,不論鬥智還是鬥勇,肯定都比不過我啊!最終狀況一定是掌握在我的手中。
其次,別在“不好的行為”方面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
咦?不是説要多陪伴孩子嗎?不是説要多關心孩子嗎?難道我多關注孩子一點還錯了?
別急,解釋一下:
父母給予孩子關注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對錯誤行為的過多關注可能對孩子不利。
要點一:
孩子們需要愛也需要關注,出於某些原因,有些孩子比別的孩子需要付更多的關注;
要點二:
父母對孩子某些行為的注意力,有助於孩子加強該行為。
要點三:
如果渴望得到關注的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積極關注”,卻得到了很多“負面關注”,那麼他們就會對這種負面關注產生興趣甚至渴望。
也就是説,本來孩子希望父母關注自己剛才的塗鴉、關心自己擦破的膝蓋,但爸媽卻更關注孩子又亂跑了,又亂畫了,那即便爸媽是在好好講道理,實際上卻讓孩子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不良的行為上。
於是爸媽的責備、道理,很可能反而鼓勵了孩子,再次出現那些不好的行為。特別是在孩子渴望引起注意的情況下。
第三:給予孩子足夠的積極關注
孩子需要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關注錯誤”成為父母注意力的主要來源,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不良注意力的品味。
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多關注自己想要的行為和反應,而少關注自己不需要的行為和反應,給予孩子充分的積極的關注,孩子那些積極的行為也會被養育和鼓勵出來。
那麼,如何挑出孩子的優點?
首先,轉移我們自己慣常的注意力。
也許爸媽在生氣的時候,覺得孩子哪兒都讓人生氣,好像沒啥值得積極關注的優點。
但只要冷靜下來,不可否認,美麗的小花都是從小種子生長出來的。我們也必須做出有意識地努力,轉移自己慣常的注意力,以便讓我們注意到並認可孩子積極的行為,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比如:
孩子安靜地獨自玩了一分鐘;
孩子把玩具讓給了小夥伴;
孩子今天乖乖洗澡……
請對孩子真誠地微笑並豎起大拇指。
然後,我們可以逐漸期望更多
想要更好地表揚孩子,我們也需要確保自己的要求適合孩子的年齡,個性和成熟度。
隨着孩子越來越善於這些行為,爸爸媽媽就可以減少表揚的頻率,並漸漸提高門檻。
當然,提高門檻的時候,要注意難度跨度別太大,要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孩子現在已經擁有的能力,和孩子幾乎能夠、卻又不足以獨立完成,需要通過成人或者更有經驗的同伴幫助才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ZPD)
隨着孩子的成熟,他們也會意識到,這種情況會不斷改善。
而爸爸媽媽,也會在保持鎮靜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最後總結一下:
如果你嘗試教孩子規則、對錯,孩子卻“從來不聽”,那與其“苦口婆心”,不如:
儘量減少對他們不必要的行為的關注;
制定明確的規則,並始終如一地使用;
避免和孩子爭論、講道理、甚至讓孩子去推理;
保持冷靜,但要堅強;
記住:孩子並不是有意地招惹你,他們只是不自覺地(也可能是在父母的“培訓”下)做出應對這種情況的反應。
給他們足夠的積極關注,代替他們對消極行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