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輕視那些“不起眼”的民生改善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近日,深圳市舉行了一場“滷鵝考試”,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它居然引發了“全民滷鵝”熱潮。

  據報道,此次名為“潮式滷味製作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的考試,是深圳市人社局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現實舉措。作為廣東省推出的一項民生工程,除了傳承粵菜文化外,也能帶動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推動“舌尖上的產業”全鏈條式發展。

  一場看似極為平常的“滷鵝考試”,為何會引發“全民滷鵝”的熱潮?如果考慮到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的民生髮展,就不難揣摩背後的深意。

  根據相關數據,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靈活就業緩解了就業壓力,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我國先進的移動互聯技術,也為靈活就業提供了支撐。但是不可否認,靈活就業人員尚面臨不少現實困難,國家和地方不斷出台措施予以支持。

  某些看上去“不起眼”,似乎並不“宏大”的措施,反而在解決就業、保障民生方面發揮了超乎想象的作用。就拿廣東省的“粵菜師傅”工程來説,據當地生活服務平台顯示,今年以來,新開業的潮汕滷鵝相關門店就有1.1萬多家,其中超過7000家分佈在廣東省以外的地區,相較於2019年,全國潮汕滷鵝門店總數上漲了65%。如此增速,不僅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就業機會,掌握技術的滷鵝技師,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一場滷鵝考試引發“全民滷鵝”熱潮,正是“粵菜師傅”工程紮實推進的現實反映。截至目前,“粵菜師傅”工程直接帶動了61萬人實現就業創業。在推出“粵菜師傅”工程的同時,廣東省還推出了“廣東技工”工程、“南粵家政”工程。三項工程都是一些直面民生痛點的“小切口”,但在保障民生方面卻推動了大變化。

  不能忽視類似滷鵝這樣的“小切口”所藴藏的民生大能量。脱貧攻堅中,不乏木耳、茭白、手工藝這樣的小產品成為大產業,從而帶動一方羣眾走出貧困的例子。民生無小事,一些“不起眼”的舉措,可能給眾多人帶來生活改善。保民生、穩就業,不妨從類似的小切口多做些實事。

  劉冠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12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