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12月21日訊(記者佘 穎)全國共檢查涉企收費單位9.89萬家,共發現涉嫌違規收費金額125.2億元,已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在2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局長袁喜祿通報了2021年“治理涉企收費 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的成果。
今年3月份以來,針對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市場監管總局開展了專項整治,重點針對民航鐵路、港口物流、水電氣暖、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商業銀行亂收費問題開展了涉企收費專項檢查。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一級巡視員陳志江介紹,專項整治發現涉企收費有四大亂象。
借用行政權力、行政影響力“搭車收費”。如一些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把代行的政府職能或政府委託事項轉變為斂財工具,強制或變相強制企業參加培訓、考試、認定、評比、表彰等活動,並收取不合理費用,中飽私囊。更有甚者,通過關聯單位違規斂財,社會影響惡劣。今年以來,總局陸續曝光了中國珠寶玉石協會、上海市容環境衞生協會等12起行業協會違規收費典型案例。
利用優勢地位,自設項目、自立標準。如部分交通物流企業利用自身在技術、准入、議價等方面的優勢地位,另設收費項目,進行高額收費、重複收費、超範圍收費。
利用特殊地位,執行政策“打折扣”。此類違規收費行為隱蔽性強,也是今年治理工作的“深水區”。如部分水電氣暖等公用事業單位,利用其基礎性和自然壟斷性的特殊地位,不按規定嚴格落實惠企惠民政策,搞明降暗不降,嚴重阻礙了政策紅利向終端用户的傳導。
利用信息優勢,轉嫁應由自身承擔的成本。如某些商業銀行利用企業對評估費、服務費、證明費等相關政策不瞭解的“盲區”,讓企業承擔了本應由銀行支付的費用,增加了企業負擔。
在各地全面自查的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在全國大規模地組織跨省份交叉檢查。截至目前,全國專項檢查共檢查收費單位9.89萬家,共發現涉嫌違規金額125.2億元,已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全國查處水電氣暖領域涉嫌違規收費55.34億元。山東、湖北、廣東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商業銀行收費的監管,督促商業銀行主動整改退費1.4億元,主動降費減輕企業負擔21.46億元。
“治理涉企亂收費,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從制度規則上消除亂收費的土壤根源。”袁喜祿介紹,此次專項檢查發現,涉企亂收費不僅有政策不落實、走樣變通的問題,也有規則不夠清晰、政策不夠完善、改革不到位的問題。要規範促進這些行業和領域健康發展,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堅定戰勝困難挑戰的信心,堅定長期繁榮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