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中國人小時候都坐過,終究還是撐不住了
如果讓大家選一個現在過得比較慘的合資品牌,大家會選哪個?
先讓我來猜一下,大家會想起起亞、現代、雪鐵龍、標緻這幾個品牌。雖然起亞現代這對兄弟現在的銷量已經不及以前,但他們依舊有一定的體量,月銷量過萬不是什麼問題,而且他們的外方合作伙伴也依舊沒有放棄。並且現代也在國內佈局了氫能源相關的產業,現代氫能源車NEXO也將進入國內。
那標緻和雪鐵龍呢?情況和現代起亞類似,日子沒之前好,但問題也不大。
真要讓我來選的話,我會選雷諾這個品牌。
這時候大家可能會好奇,雷諾不是早就退出中國市場了?怎麼現在還會有雷諾的合資品牌。還真別説,雷諾在國內還真有一家合資企業——華晨雷諾金盃。雖然這家企業的“合資”有些有名無實,但它確實存在過。
至於華晨雷諾金盃這一邊,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合資品牌。華晨金盃本來是一家華晨獨資的企業,但在2017年7月4日,華晨和雷諾訂立框架合作協議,以1元(不是歐元英鎊美元,是人民幣)價格收購華晨金盃49%的股權,隨後雙方向目標公司增加註冊資本共人民幣15億元。
老實説,以1元的代價獲得接近一半的股權,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是不是覺得很划算?其實這只是明面上的價格。根據華晨金盃2016年的財報顯示,華晨金盃年負債總額高達107億元。至於利潤也理所當然的是負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2.08億元。
所以雷諾明面上獲得了49%的股權,但實際上雷諾也背上華晨金盃的債。而雷諾這一次入股,也算是變相保留了商用車型的生產資質。在乘用車市場敗走的雷諾,依舊不想退出中國市場,這次想進去的是商用車市場。
但是,這始終是一家有名無實的合資企業。按照常規的合資企業套路,在外方加入之後,會很快將外方的品牌、車型、技術引入合資企業裏頭進行國產。
但現在各位打開華晨雷諾金盃的官網看看,除了左上角“華晨雷諾”四個字表明這是一家合資企業外,其它地方都看不出這是一家合資企業,比如車型頁面那裏依舊依舊是我們熟悉的金盃車型,引入雷諾車型生產也只是一句空話。
如此一看,也該知道華晨雷諾出現了大問題。近日,有媒體報道,華晨雷諾金盃將暫停向員工發放工資。具體的信息為:1、從即日起工資暫停發放;2、各種保險及公積金暫停繳納(只交醫保);3、今年採暖費已提上日程,報銷與否具體等待結果。此信息傳達到每位員工,徵集意見,有個別困難的員工,提出申請,整理上報。
順帶的,華晨雷諾也可以辦理員工自願離職,大概1-2天就可以完成解除勞動合同,部分員工離職需要做體檢,而車間工作人員離職的話先做好車間內的工作交接。
老實説,暫停發放工資後可以辦理員工自願離職這操作,簡直是噁心。這是哪門子自願離職?這難道不是想裁員了但是不想給賠償款所以通過不發工資的形式來逼迫員工離職?
禍不單行的是,在12月23日,華晨金盃CEO施戈邁離開中國,將赴英國任職。華晨雷諾董事會也已經決定啓動重整程序。雷諾又一次敗走。
當然,對於華晨來説,還有華晨寶馬這個利潤奶牛。只不過華晨的好日子也該到頭了。華晨寶馬這邊德方合作伙伴蠢蠢欲動,早就確定了要收購在華合資企業的股份以獲得絕對的控制權。華晨寶馬這家合資公司成立於2003年5月,業務涵蓋寶馬品牌在國內的生產、銷售、售後服務。
大家還記得以前合資市場的口號吧?就是“用市場來換技術”。其實,引入合資品牌,對國內相關人才的培養以及供應鏈的建設都是有好處的,但問題是有時候這些利潤過高的合資品牌,會讓合作方提升實力的動力大大減少。
華晨寶馬這個品牌在成立之後,一直為華晨提供了不俗的利潤,就拿2015-2019這5年來説,華晨寶馬分別為華晨貢獻了39.23億元、39.93億元、52.33億元、62.45億元及76.26億元,累計利潤達269億元。這賺錢能力,國內還真沒多少家車企能夠趕得上。
但相對應的是華晨自主品牌業務經營發生了很大的問題,這5年分別虧損5.4億元、6億元、8.6億元、4.2億元、10.64億元,總計虧損近35億元。中方合資夥伴自己的品牌經營得如此之差,這怎麼不讓德方夥伴蠢蠢欲動呢?
所以在2018年發改委透露汽車行業股比開放時間節點後,寶馬就火速與華晨簽署協議。寶馬將從華晨手中收購華晨寶馬25%股份,對應的價格為36億歐元,並且將在2022年完成股權調整的變更工作。而2022年,就是發改委明確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的年份。
同時,寶馬和華晨還共同宣佈,雙方合資協議將繼續保持至2040年。此外,寶馬還將對華晨寶馬投入額外的30億元,用於瀋陽生產基地的改建、擴建項目。
可以説,寶馬對華晨寶馬這家合資企業的股份是志在必得。在寶馬取得了絕對控制權後,也能安心引入更多寶馬車型國產,比如説前段時間爆出來的國產寶馬X5。
而華晨自己,也是相當不好受。早在一年前,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就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的重整申請,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0年12月,原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遼寧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21年1月,上交所發出紀律處分決定書,對華晨集團及其董事長、信息披露事務負責人予以公開譴責。根據上交所的紀律處分決定書,華晨集團存在未及時披露不能按時清償到期債務、重大訴訟及有關資產被司法凍結、重要子公司股權被轉讓等影響償債能力和債券價格的重大事項,未遵守募集説明書承諾等問題,決定對華晨集團及有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
而在2021年4月,中國證監會也對華晨集團開出罰單,根據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華晨集團存在以下違法事實:一是華晨集團披露的2017年、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二是華晨集團以虛假申報文件騙取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核准。三是華晨集團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披露的文件虛假記載。四是華晨集團銀行間債券市場信息披露違法。五是華晨集團未按規定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合計對華晨集團處以5360萬元罰款;對祁玉民處以60萬元罰款;閻秉哲處以20萬元罰款;對葉正華、劉鵬程分別處以40萬元罰款;對劉同富、邢如飛分別處以30萬元;對池冶處以20萬元罰款;對楊波、東風、劉學敏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對高新剛處以8萬元罰款。
華晨這次與雷諾的合資可以説是弱弱聯合,兩者的結合並沒有帶來火花,反而是平平淡淡度過了一生。雷諾也應該是第一個兩次敗退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了。至於華晨自己,這次也真的是自身難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