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覺珵 陳青青 趙瑜莎】當地時間20日,美國聯邦檢察官撤銷了對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的指控,他此前被控在申請美國能源部撥款時“隱瞞了與中國政府機構的關係”,而這一訴訟案是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的一部分。由美國華裔精英組成的非政府組織百人會同日發表聲明稱,“中國行動計劃”是基於種族不公正地針對美國華裔研究人員。百人會總裁黃徵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行動計劃”針對的是特定種族,它不僅沒有起到所謂“保護國家安全”的作用,反而帶來了相反的影響。
“這是‘中國行動計劃’一次引人注目的挫折”,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陳剛案時如此評價稱,“中國行動計劃”是一項發起近3年的“政府努力”,旨在阻止科學家向中國傳遞敏感技術。2021年1月14日,陳剛在特朗普即將卸任時被捕,並被指控“犯有某種形式的撥款欺詐”,包括在2017年向美國能源部申請270萬美元撥款時“隱瞞了自己與中國政府機構的關係”。美國司法部當時曾明確表示,陳剛案是“中國行動計劃”的一部分。
在事件發生後,100多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發表聯名信聲援陳剛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賴夫(L. Rafael Reif)發文表示 “驚訝、非常沮喪且難以理解”。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本月20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地區法院接到並批准了檢方撤訴的動議。陳剛當日發表聲明稱,“該案件針對的是一名得到校方大力支持的精英科學家,是迄今為止撤銷的案件中最重要的一起。雖然我為自己的磨難結束感到寬慰,但我注意到被嚴重誤導的‘中國行動計劃’繼續給學術界帶來不必要的恐懼,其他科學家仍面臨指控。”
黃徵宇在百人會20日發佈的一份聲明中稱,“‘中國行動計劃’毀掉了無辜美國人的生活,損害了美國的領導力與在科學研究和創新方面的能力。即使案件被駁回,許多華裔和亞裔美國人的生活、職業和健康也受到很大影響。”黃徵宇稱,長期以來,美國華裔和亞太裔羣體一直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
黃徵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時期推出的“中國行動計劃”針對的是特定種族,他們(被逮捕或起訴)不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而是可能因為他們的背景和種族,這是毫無理由的。百人會上述聲明認為,“中國行動計劃”已成為不公平針對美國大學中的華裔美國研究人員的運動。
百人會和亞利桑那大學去年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50.7%的在美華裔教授與研究人員對自己受到美國政府的監視感到相當恐懼和焦慮。該研究對美國頂尖的院校和研究機構包括教師、博士後、研究生在內的1949名華裔和非華裔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隨機調查,其中42.2%的華裔科學家感到被美政府以種族原因區別對待。華裔科學家在調查中表示,他們故意不為項目爭取聯邦資金,因為他們擔心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
“中國行動計劃”以及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甚至在非華裔學者中產生了“寒蟬效應”,上述研究的一些受訪者表示,他們切斷了與中國合作者的聯繫,不再僱用中國博士後,並限制了與中國學者的交流。
黃徵宇補充稱,上述研究還顯示,一些華裔科研人員開始考慮離開美國,因為感覺美國不是一個像以前一樣歡迎他們的國家。“美國之所以成為全球最領先的經濟體,是源於在高科技領域的創新,而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的、需要互動分享的事”,黃徵宇表示,“‘中國行動計劃’原本是為了保護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但目前看是適得其反。”
黃徵宇同時提到,美國早在1996年就通過《經濟間諜法》,百人會的一項研究發現,自奧巴馬政府時期,《經濟間諜法》相關案件的重點就開始轉向華裔或亞裔學者。百人會發起的這項研究統計了1996年至2020年間涉及276名被告的190起《經濟間諜法》案件,研究發現,如果案件審判以定罪告終,華裔被告的平均刑期為27個月,是西方人被告平均刑期的兩倍多,西方人被告的平均刑期為12個月。此外,在面臨《經濟間諜法》指控的案件中,超過20%的華裔被告被證明並未犯有任何罪行,西方被告中這一數字則為11%,這也意味着華裔被告更有可能被誣告“從事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