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稱“需加強消費者教育”,話一出口,立刻遭受全網抨擊,筆者其實覺得陶琳的話很有啓示意義。事實上,加強汽車消費者教育很有必要,而加強車企安全主題教育更有必要。
加強消費者維權教育很有必要
在我國,消費者維權主要有和經營者協商、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五種途徑。筆者曾經做過消費者協會志願者,比較清楚上述流程,但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通常直接採用媒體曝光的方式維權。事實上,媒體曝光並不能維權,只能通過社會輿論給車企施加壓力。
消費者有必要了解智能汽車相關法規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不允許L3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和上路。在我國,只有申請後通過審批的企業才可以投入自動駕駛測試車輛,而且只能在我國自動駕駛示範區域內開始測試,不得懸掛號牌。
目前,特斯拉、蔚來、小鵬、威馬、極狐等企業炒得火熱的所謂“自動駕駛”汽車,只有兩個可能:一是根本無法合法量產、出售;二是根本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只是L2輔助駕駛,車企涉嫌虛假宣傳。
所以,有必要加強消費者教育,讓消費者認清車企所謂“自動駕駛”的實質,不要被車企的虛假宣傳所欺騙。如果消費者真信了車企的虛假宣傳,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車輛交通事故。
消費者有必要了解智能汽車的實質
傳統汽車以硬件為主,駕駛員通過機械傳導控制汽車,非常穩定,包括大多數保守的新能源汽車,除了更換動力系統,其實和傳統的燃油汽車基本沒多大區別。
現在的部分造車新勢力,則高舉“軟件定義汽車”大旗,崇尚軟件控制優先、駕駛員機械控制服從於軟件控制。技術發展本是好事,但是,軟件和機械相比,穩定性極差,軟件控制的汽車很容易發生各種突發問題,包括軟件判斷錯誤、軟件BUG等等。
不要相信車企所謂“軟件比人可靠”的謊言。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可以通過駕駛經驗預判兩側前方的車輛是否有變道意圖,提前採取措施應對。但是軟件非常固執,很難提前預判,檢測到側前方車輛變道時很可能直接急剎,容易造成追尾事故等事故。
應該加強車企安全教育
傳統車企大多有幾十年設計、製造、售後經驗,基本都視汽車安全為最大的底線。造車新勢力則是各種風投資金投資,最大的底線是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完全可以放棄汽車安全底線。
相關門應該加強對車企的汽車安全主題教育,引導造車新勢力不要單純為了“活下去”、“多賣車”、“獲得高額利潤”而忽視安全底線,對於不成熟的技術,堅決不允許隨意運用,所有新的智能技術必須先申報,經過測試,積累大量安全數據後,經過審批方可投入應用。
寫在最後:
智能車輛是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目前對智能車輛的研究主要致力於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界面。
但是,汽車安全不僅是車企的底線,也是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底線,無論車企還是消費者,都不能為了一時的激動而製造和接受過於激進、未經安全驗證的的智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