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聚焦全球海事熱點議題 多方共商建設國際海事“法治航道”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泉州10月29日電 題:聚焦全球海事熱點議題 多方共商建設國際海事“法治航道”

作者 謝雁冰

福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國際論壇日前在這裏閉幕。來自21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的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出席。多方代表聚焦於三個全球海事熱點議題,共商如何推動海事司法,建設國際海事“法治航道”。

焦點一:疫情下如何保護船員權益?

航運業是全球化經濟的動脈,而船員在維護航運業運作上,不可或缺。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有40多萬船員長期滯留在船上,還有大批船員因無法登船面臨失業。”中國二級大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在主旨發言中介紹説,期間,中國積極進行司法救助。他講述了中國幫助21名烏克蘭、菲律賓船員順利回國的故事。

“船員權益保護的關鍵在於及時得到法律支持。”他指出,中國法院創新司法措施,通過制定船員人身損害糾紛、勞務糾紛簡案快審操作規程,制定涉船員糾紛司法解釋和船舶扣押、拍賣流程規範,推行“一網通辦”訴訟服務體系等,確保船員合法權益及時得到法律保護。

菲律賓共和國最高法院資深大法官埃斯特拉·佩拉斯-波爾納貝也介紹説,基於疫情需要,菲律賓官方對船員應得賠償、工資、合同延期要求、食宿和醫療福利等進行了規定。例如:“所有外派機構必須在切實可行的最短時間內安排發放被隔離船員的最終工資”。

焦點二:關於深海礦物開採的國際規章正在推進中

海洋,地球之肺。沒有健康的海洋,就沒有健康的地球生態系統。保護海洋環境,管理海洋資源迫在眉睫。

27年前,國際海底管理局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旨在監管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所有深海海底礦物的勘探和開採活動。

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邁克爾·洛奇在論壇的主旨發言中指出了法治對海洋礦產資源可持續管理的重要性。各國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義務以及管理局的規則、規章和程序開展活動。他表示,國際海底管理局的下一個關鍵任務是通過關於深海礦物開採的規章。目前,這一任務正在穩步推進。

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同的責任。中國二級大法官、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曉雲表示,海事司法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之一。多年來,中國法院不斷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配套規則體系和司法保護合作機制,積極探索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實踐。

南非共和國最高上訴法院院長曼迪薩·瑪雅介紹説,目前南非的相關立法、政策和議定書正在審查,部分已經進行了修訂。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院長維亞切斯拉夫·列別傑夫也表示,俄羅斯已經通過了1000多部關於海上活動規則的規範性法案。

焦點三:外國船舶司法出售或將“有法可依”

2018年以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以下簡稱“聯合國貿法會”)一直致力於審議《關於外國船舶司法出售及其承認的國際公約草案》。因其初稿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海事委員會(CMI)第40屆大會上形成,故簡稱為《北京草案》。它系統規定了司法出售的效力、司法出售證書的簽發以及船舶的登記等問題。

聯合國貿法會首席法律官兼立法部主任何塞·法里亞在主旨發言中表示,工作組可能將在2022年完成草案,之後提交聯合國貿法會批准,最後提交聯合國大會審議。

近年來,船舶司法出售的數量與日俱增,但由於沒有國際文書處理對船舶的外國司法拍賣給予承認的問題,給當事方帶來了許多困難。

新加坡共和國最高法院上訴庭大法官莊泓翔指出了《北京草案》的重要性。他表示,《北京草案》尋求統一承認船舶司法出售國際效力所依據的標準,力求解決法律衝突和國際承認問題,以滿足海事行業的需要。

中國對草案的提出和形成作出了貢獻。何塞·法里亞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在推動統一貿易法律和規則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中國將堅持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以期共同制定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且行之有效的國際規則,為公約草案的起草工作貢獻中國海事司法智慧。”中國二級大法官、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吳偕林如是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