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患者減負,有為政府要持續發力 | 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常少華

醫保藥品談判現場再現“靈魂砍價”。“你們確認盡最大努力了?”“希望你們再努力一下”,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和她的“砍價辭令”,這兩天持續刷屏朋友圈。

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也於近日出爐: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調整後目錄內藥品總數為2860種。今年共有117個品種納入醫保談判範圍,最終談成94個,總體談判成功率為80.34%,藥品平均降幅為61.71%,均創歷史新高。

這一結果來之不易。公眾所直觀瞭解到的醫保藥品目錄和談判現場視頻,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深化醫保工作改革,自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進行多次醫保談判,藥品目錄會據實際情況每年調整,吸納新的藥品,淘汰無效藥品,並對一些原目錄裏的藥品進行價格調整。

這其中的考量很多,“保基本”是最大的前提。通過不斷優化藥品結構,可以提高醫保基金利用效率,且不傷及企業研發和生產的積極性,在降價的同時保質,實現最大範圍惠及百姓。能上談判桌的藥品都經過了嚴格審查,其預期的合理價格一定要在醫保基金和老百姓都能承受的範圍內,不然就無法進入目錄。

例如,社會熱議的120萬元一針的抗癌神藥,就沒有獲得談判資格;而備受關注的“70萬一針”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能成為平價藥納入醫保範圍內,是因為它在醫保最大支付能力之內。

醫保談判和目錄調整還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如何將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在各地落實落細,讓百姓的錢袋子真正得到實惠,並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還需要各地各部門紮實推進。

醫保談判及其背後的系列措施,是有為政府在發揮作用。讓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在價格上錙銖必較,其背後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藥品作為商品的屬性未變,藥品關乎人民健康,若價格虛高就會傷害人民利益,讓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通過醫藥談判,政府代表人民採購藥品,“以價換量”,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實現雙贏。

近年來,國產創新藥越來越多進入醫保,推動了醫藥產業的研發創新,更引導了醫藥市場健康發展,這是有為政府在倒逼市場改革。長遠來看,無論是對人民健康還是產業發展,政府在醫保工作上不斷精進的作為,會產生巨大價值。

【編輯:丁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患者減負,有為政府要持續發力 | 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