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覬覦安理會常任席位 以德配位才叫實力

印度日本覬覦安理會常任席位 以德配位才叫實力

“聯合國成立75週年紀念峯會”2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國政要和國際組織代表通過視頻對聯合國成立75週年表示祝賀,並就各自關心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大家再次呼籲維護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挑戰,但燈塔國恬不知恥地擺出一副流氓架式,在歷史車道上逆向行駛,嚴重損害了《聯合國憲章》精神,並濫用聯合國舞台為其國內選舉造勢。

燈塔國的嘴臉,大家有目共睹,知道他不要臉,沒想到如此不要臉。

這次聯合國最高級別峯會,涉及了許多值得全人類關注的議題,如疫情、氣候、軍控、改革、經濟復甦等等。

但某些國家又將矛頭對準了安理會,以聯合國機構改革為由,企圖混進常任理事國過過癮,不甘心再站在門檻外過乾癮。

印度這次勁頭很足,6月17日它以184票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後,就覺得自己離常任理事國只有一步之遙,七十多年的夢想很快就要實現。

印度總理莫迪在視頻講話中極力暗示印度完全有資格成為常任一員,理由:

一、聯合國面臨信任危機,急需改革,安理會表決權(否決權)應授予相關國家;

二、印度曾是維和部隊主要參與國(我在北非流過血,我在中東趟過雷);

三、1945年建立的安理會權力結構已經過時。

印度媒體則更加興奮,它們稱五大善人裏面已經有四位支持印度,只是被某個惡人所阻擋。

9月10日,法國國防部長帕莉在印度參加“陣風”戰機入列儀式時,承諾法國堅定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把三哥給激動壞了。

其實印度只要回顧一下歷史就知道,它每次發起入常努力時,永遠是四家支持,一家反對,就這麼輪番逗弄三哥。

印度被耍得最慘的一次是在2004年,當時小布什公開支持印度入常,結果到了2005年7月17日,小布什在白宮對印度總理辛格表示,美國理解印度,但不支持印度入常,美國只支持日本。

印度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媒體都不知道怎麼打雞血了,而心中竊喜的日本頓時覺得自己機會大增。接着中國表態,要優先解決非洲國家代表權不足問題,就是説,就算增加席位,也必須優先考慮非洲國家,因為亞洲已經有中國了。

這樣,大多數非洲國家都不會對日本投贊成票,沒有非洲票數,日本連正式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2005年遭到重大挫折後,日本這次也再度發起衝擊,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日本已做好充分準備,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履行這樣的責任,為確保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比印度自信多了,聽日本人口氣,它好像已經被內定為第六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準備履職上任了。

這戲就演得有些過火了,日本確實給聯合國交納了很多很多經費,但這不是錢的問題,它是個戰敗國,對歷史罪行還沒有個正確態度,就覬覦起安理會常任席位,真是想多了。不用誰來否決,日本先去問問韓國和朝鮮?

德國這次沒有特別努力,但也想混水摸魚,默克爾在講話中稱,由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過於頻繁地否決重大議題,她呼籲安理會必須進行“改革”,包括安理會擴大成員。

德國的策略跟日本、印度不同,它不直接追求入常。德國是想跟法國分享常任理事國的權力(轉給歐盟),如果實現不了,就退而求其次,成為一個永久性的非常任理事國。如果這也實現不了,那麼安理會擴編,從15國擴大到25國左右,德國當選非常任理事國的機會就非常大。

德國跟阿三那種天馬行空式的妄想相比,它的策略比較務實,但難度也很大。

巴西曾經跟德日印在2004年結成過“四國聯盟”,2005年失敗後,現在也不大積極,對入常幾乎不抱希望。

土耳其則成了一個刁民,跳得很高,它想幹脆把五大善人否決權給取消了,這樣大家都沒否決權,土耳其就“平等”了。

埃爾多安説,“為了重新增強聯合國的影響,必須改革安理會的結構。把70億人的命運交給5個國家,這種體制既不公正,也不可持續。”埃爾多安還要求將聯合國總部從紐約搬到伊斯坦布爾,因為這裏是三大洲交匯點。

支持廢除否決權的國家還有烏克蘭,不過,烏克蘭是衝着俄羅斯去的,每次提出廢除俄羅斯否決權,每次被俄羅斯否決。

最早提出廢除否決權的國家是利比亞,2001年10月31日,第56屆聯大開幕,卡扎菲公開指責安理會否決權破壞了民主價值觀,呼籲建立一個更民主、更具代表性的安理會,説五大善人否決權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後來,利比亞被設禁飛區,被戰機轟炸時,果然沒有人使用否決權(安理會1973號決議),卡扎菲墳頭草已有三尺長了。

埃爾多安現在又想廢除一票否決權,看起來無比正義,5個國家怎麼決定70億人的命運呢?他是打算跟卡扎菲聚會嗎?

在國際社會中,特權與民主是辯證關係。一票否決權毫無疑問是特權,它的依據是二戰後世界秩序建立,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時至今日,《聯合國憲章》核心精神仍然是兩點:

一、普世主義。

二、和平主義。

普世主義,允許多種意識形態並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能靠戰爭解決問題,安理會否決權的存在,讓戰爭可能性大大降低。

和平主義,小國之間不要打打殺殺,能談就談,不能談就由大國來裁決。

一票否決權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可以避免最壞的結果,七十五年以來,國際社會其實找不更合理的集體安全機制。

但那些有野心的國家,卻覬覦着安理會常任席位,説白了,它們只是用反對特權的口號來掩飾自己對特權的渴望。

刁民層出不窮,它們心態大致分五種:

一、經濟強國

以日本,德國為代表,用想錢來改變戰敗國政治身份。

二、有大國錯覺

以印度、巴西為代表。尤其是印度,覺得自己是個白馬王子,人見人愛。人口多,歷史久,又非法擁核,那巴基斯坦呢?

三、同歸於盡

以土耳其、利比亞為代表。它們想得到與大國平起平坐的方式,是摧毀這個機制,大家都是平民,村裏就平等了。

四、限制否決權

以西班牙,墨西哥為代表,不反對大國否決權,但有條件,比如,在某個地區發生大規模暴行時,大國不能使用否決權,必須制止。

五、報私仇

以烏克蘭為代表。

但是,一票否決權如果被廢除,那麼聯合國也就坍塌了。

一票否決權,本質是“大國一致同意原則”,這是聯合國存在的基石。

二戰爆發前,“國聯”就是個清談機構,毫無約束力。

二戰結束前,1944年8月21日到10月7日舉行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完成了《聯合國憲章》90%的起草工作。

剩下的才是最關鍵問題:

一、聯大與安全理事會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

二、一票否決權使用範圍。

1945年雅爾塔會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決策權力歸安理會,衝突當事國可以使用一票否決權。

如果某大國沒有一票否決權,那麼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如説,安理會通過多數票要制裁美國,甚至用武力干涉美國,那麼美國也會用武力反抗。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可以想一想,圍毆美國可能嗎?圍毆蘇聯可能嗎?否則,那就是世界大戰。

一票否決權避免了這種極端情況,美國可以否決圍毆美國。

這對小國也是一種保護。比方説,空襲美國決議通過,圭亞那,索馬里、冰島、盧森堡是不是打算出兵?美國保證可以讓它們灰飛煙滅,既然出兵找死,又何必搞什麼民主程序?

但一些小國就是不甘心,蘇聯出面把邏輯講給它們聽。

問:大國處於少數支持票的情況下,是否必須執行多數票通過的決議?

答:大國一般都是正確的。

問:如果大國反對多數票通過決議,小國們制裁大國會如何?

答:聯合國解體。

而正是聯合國的存在,小國的主權才能得到承認,看看中國台灣地區對聯合國會員國資格的瘋狂渴望,就知道這種承認的重要性。

現在聯合國權威性受到損害,問題不是出在安理會制度上,而是美國在蘇聯解體後,越來越無視其它國家的主權,直到出現蓬佩奧這種替安理會發號施令的美國政客。

美國希望聯合國安理會是它的一個政治輔助工具,當初羅斯福支持成立聯合國,同意大國分享否決權的精神,早已被後來的美國統治者踐踏。

像德國這次説的大國“過於頻繁”使用否決權問題,實際上,安理會歷史上絕大多數否決票都是美國投下的。

因此,問題不在聯合國,也不在安理會,更不在中國等常任身上,而是聯合國所在地-美國,它本身就成了一個問題。

美國霸權越是擴張,聯合國地位就越是衰落,當“大國一致同意”原則被動搖,那麼國際秩序會回到結盟對抗、弱肉強食的大國主宰時代。

而印度、日本等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覬覦安理會常任席位,其實是從另一個方向破壞了安理會權威性。

75年來,沒有一個大國真的願意自己的特權被稀釋,100多個國家都有否決權,看起來很民主。但這樣就會出現歐盟那種議而不決的情況,德國與盧森堡的政治權力居然是一樣的。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沒有了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必將滅亡。

同樣,在聯合國裏一心追求霸權的國家,也註定會走向滅亡。

單極世界的結構,該變一變了,美國顯然不具備領導世界的能力,德不配位。印度要不乾脆廢除美國席位,由它頂替,那才叫有實力。

至於聯合國總部,搬出紐約不是不可以,但伊斯坦布爾就算了,女人要戴頭巾開會嗎?

不如搬到重慶有火鍋、東北有小雞燉蘑菇、廣東還有蛇羹……

(責編:白民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1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日本覬覦安理會常任席位 以德配位才叫實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