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姜偉超 胡偉傑
“一有督查組來,全縣各級相關部門一半的幹部就得待命。”“督查太多,找不到工作重點,不得不平均發力。”近年來,整體上看督查有力推動了工作進展,但在一些地方督查工作走形變味,催生新的形式主義,導致基層負擔越減越重。對此基層幹部反映比較集中,需引起警惕。
有的地方基層幹部反映,現在各種督查檢查越來越密集,由以前的組團督查、重點督查,發展到分批、分次督查,基層正常工作時間常常是三分之一用來應付督查,三分之一用來開會發文,三分之一用來迎來送往,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不得不在晚上開。領導幹部學文件、抓落實、搞調研經常在晚上進行。不少基層幹部自嘲“工作從下班開始”。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奔着“反對形式主義、給基層減負”來的督查,來了後不過是開個會,看材料、查台賬,變成了走馬觀花轉一轉、浮皮潦草看一看的形式主義表演。督察組走後地方還要開會學習督查精神、上報材料彙報落實成效,負擔不減反增。
形式主義的督查會形成“政治正確”的暗示。不管提出什麼問題,合不合理,地方都要“照單全收”,地方領導幹部有苦説不出,只能心中暗暗叫苦。更要命的是,這種方式的督查還會形成不良的裹挾效應,將一羣人帶到形式主義的歪路上。
記者採訪發現,剛剛結束的基層換屆,有很多工作優秀的幹部在督查中被查出因發文開會不及時、工作留痕不完備等“形式”問題被追責,無法晉升。被處分幹部嘴上叫苦,心裏不服,其他知情的幹部心有慼慼。可見,形式主義的督查已經對地方正常組織人事工作造成干擾,讓基層幹部寒了心。
督查檢查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前提是實事求是、力求實效。脱離地方工作實際的“督”和只挑毛病、不找辦法的“查”,都是形式主義。不但對推進工作沒有益處,反而搞得想幹事、能幹事的領導幹部人人自危,縮手不前,最終讓地方幹不成事。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新徵程上要有新作為,新時期要完成新任務,不但要輕裝上陣,還得營造幹事創業的氛圍,這就必須嚴格落實中央關於政府督查相關規定,嚴禁重複督查、多頭督查、越權督查,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