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潤物無聲,就是看得見的“全過程民主”
宏大至政府工作報告,細小到一個人的救命藥,聚焦在全國兩會,發散在春夏秋冬,民主就在你我身邊。
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這個窗口裏,基層代表委員的一舉一動受到關注,他們的意見建議,往往更接地氣。
如何進一步落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如何進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機制、發揚工匠精神推動質量強國建設?今年,來自湖南的全國人大代表鄒彬提交了兩份建議。一年前的這個春天,他提交了《關於進一步落實推動“農民工”向新型建築產業工人轉型相關舉措的建議》,7月就收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答覆。“小泥瓦匠”鄒彬走訪調研,與一線工人交流、瞭解農民工最關注的問題,讓農民工羣體的意見被全國人民聽見、被有關部門看見。
“我的評價是不滿意。”這是全國政協委員許進的表態。去年兩會期間,他提出了“關於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必修課地位”的提案,同年11月12日教育部的會議上,他發言表示對教育部的辦復結果“不滿意”。如此直白的評價,敢於對政府部門表示不滿,可見代表委員的履職不僅不流於形式,還很深入內核。而其隨後與教育部圍繞這一提案進一步交流探討,讓議題更接地氣,讓政府更知民情、懂民心。
“有呼有應、有來有回、有商有量”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日常,也是政府部門履職盡責的日常,更是基層代表與政府部門對話的過程,是政府部門對人民羣眾意見的尊重和重視,是國家對不同階層訴求的理解和關注。
兩會期間,大大小小的提案議案都圍繞“人民”展開。熱搜榜上,“建議加大網絡暴力處罰力度”“建議限制網絡乞丐行為降低平台打賞分成”“建議春節假期避免調休造成工作疲倦”……他們從不同角度訴説着不同人羣的痛點難點,不同意見的爭鳴,也讓不同羣體在“你來我往”的商議中,尋找到了最大公約數,形成具有羣眾基礎的共識。
提及民主,一些人給予高大上的評價,認為其是個高不可攀的政治詞彙,但實際上,民主是最接地氣的詞語,它惠及每一個羣體,是民心、民情、民意的體現。民主不是花瓶,不是聖物。它如空氣一般存在於你我之間,須臾間不可或缺。
去年,天價藥入醫保多次掀起輿論高潮,原本70萬元一針的罕見病藥品最終以3.3萬元每針的價格成交,國家醫保局的“靈魂砍價”看得人熱淚盈眶。類似的例子,貫穿於每年的不同時刻,存在於不同的省市之間,這些關乎每個家庭、個人的命運走向的舉措,讓宏大而抽象的民主重重地落在了人民的心間。
實用理性主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關於中國的民主,“實用理性”也是一個衡量標準——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它深耕於生活的每個細節之中,長在人羣聚集的城市鄉野。一年一度的兩會議題,早就形成了全民熱議的氛圍。日常生活裏,小到公交路線,大到國家戰略,近至一日三餐,遠至五年規劃,都有人民羣眾參與的身影。從官方的民主協商平台,到民間自發形成的“網絡議事廳”,民主漫溢在每一寸土地上。這讓中國式民主既是理想的,又是現實的;既是個體的,又是普遍的。
關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你會發現,去年底國務院就在社交媒體開展網民建言徵集活動,起草組也多次召開會議,召開民主黨派、專家學者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並在兩會期間吸收人大代表審議意見和建議,最後在人大閉幕會上表決通過才形成最終版本。充分聽取意見,充分集納建議,這樣的報告不是浮在空中的樓閣,而是定在每個人心中的奮鬥目標。
以兩會為觀察窗口,更能體味民主的“全過程”,宏大至政府工作報告,細小到一個人的救命藥,聚焦在全國兩會,發散在春夏秋冬,民主就在你我身邊。
紅星新聞首席評論員 黃靜
編輯 官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 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