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高峯,之後便開始不斷下降。
近日,全國各地的2021年出生人口數據陸續更新。
從數據來看,除了天津、海南的數據還沒出爐,各地在“生娃”這件事上都不太樂觀。
14個省人口正增長
出生人口在百萬以上的省份僅有廣東。出生人口在50萬至100萬的,則有河南、山東、四川、河北、安徽五個省份。
29個省份中,有14個省為人口正增長地區,15個為人口負增長地區。
2021年出生人口排前五的,依次是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河北等幾個人口大省。但在這幾個人口大省中,除了廣東的出生人口仍有118萬,河南、山東的出生人口已跌破80萬,四川、河北兩省的出生人口則分別為57萬和53萬。
過去五年,山東出生人口跌幅最大,相比2017年減少了57%。2017年山東的出生人口占全國的10%,但2021年這個比例跌至7%。
另外兩個人口大省河南、河北的出生人口跌幅也分別達到43%和45%。
出生人口前十的省份中,安徽、廣西、湖南跌幅都在40%以上。
二孩出生人口顯著下滑
從全國來看,出生人口已經連續五年下跌。
近十年來國內出生人口的高峯是在2016年,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別達到1883萬人和1765萬人。但2017年之後,二孩政策的刺激效果開始減緩。
分省份來看,山東的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177萬、2017年達到174萬,位列全國第一。但自此之後,出生人口就開始一路下滑,到2021年已經跌落至75萬。
河南、四川、河北等人口大省也表現出同樣的特點,這幾個省份近十年的出生人口高峯都出現在2016-2017年之間,之後便出現了持續的下滑。
目前最能“生”的廣東省,作為全國唯一出生人口破百萬的省份,2021年的出生人口也顯著少於2017年(151萬)。
而根據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與國家衞健委的數據,對2013年以來不同孩次的出生人口數據計算發現,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高峯,之後便開始不斷下降。
2021年,二孩出生人口甚至開始少於一孩。
2021年7月,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出台。政策效果如何還需時間來驗證。目前來看,近幾年,三孩及以上的出生人口占比有所提升,2021年提升至14.5%,但這也與出生人口的大盤下降有關,而數量並未見到顯著增長。
育齡婦女變少了
出生人口下滑背後,有兩大不利因素。
一是育齡婦女變少了。
數據顯示,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2020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
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衞等研究者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從2013年開始,育齡婦女規模的持續下降,特別是20-29 歲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迅速下降,成為近年來出生人數下降的主導因素。
育齡婦女規模下降造成的出生人數下降在2012 年僅6萬人,2016 年超過25萬人,而2018年和2019年超過30萬人。
二是人們的生育意願下降。婚育年齡推遲、婚育成本上升導致出生意願下降。
一方面,人們的婚育年齡在逐漸推遲。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漲到了28.67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9.38歲,女性為27.95歲。而201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為24.89歲。 另一方面,上升的婚育成本負擔也讓許多年輕人不願意考慮生育。根據陳衞等研究者發起的調查結果,在不想生第二個孩子的女性中,超過 1 / 3 的人表示“經濟條件不允許”。其次,“沒人幫忙照顧孩子”是導致城市女性不想再生孩子的第二大因素。
自去年三孩政策正式出台以來,全國多個省份都紛紛修改計劃生育條例,出台延長育兒假、產假等措施。
包括山東、河南、四川等在內的多個省份均規定,在子女年滿三週歲前,每年應分別給予夫妻雙方10日育兒假,並在不同程度上延長產假和男性配偶的護理假,其中河南力度最大,規定除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產假三個月,給予其配偶護理假一個月。
部分省份也出台了配套的普惠托育支持措施。如山東、河南、四川圍繞三孩生育政策取消了社會撫養費,並提出從規劃、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保險、人才等支持措施方面,增加關於推動建立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的相關要求。
但縱觀各地目前在計劃生育條例上的政策修訂,在降低生育養育成本、提供配套支持方面,除了河南等個別省份提出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達到4.5個,大部分地區政策並未有明確的目標。
現階段是我國人口總量由增到減轉向,以及人口結構、分佈和素質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有效改善和解決生育率持續下滑的問題,將鼓勵生育政策落到實處,仍是各地亟需考慮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