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過河記

“上天入地”過河記

9月4日中午12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智慧物流產業園中通快遞濟南轉運中心,37歲的任延軍駕駛貨車準時出發,車上的快遞都要送往天橋一部網點。“濟北黃河浮橋沒拆的時候,主要走浮橋,現在濟樂高速南延通車,我們的時效更有保證了!”從崔寨南高速口上高速,一路通暢,僅50分鐘就到達了黃河南岸天橋趙家莊網點。

時效是快遞業的命門,也是任延軍的主要考核指標。從天橋一部網點到濟南轉運中心走濟北浮橋單程37公里,考核時間是73分鐘。每天18:47,任延軍的車從網點發車,20:00必須準時到轉運中心。

以前,最方便的就是走濟北浮橋,路程短,時間有保證;汛期浮橋拆除,他也走過建邦黃河大橋,50多公里,還經常堵車,最長的一次他超時40多分鐘;繞城高速也是50多公里,但是通行費卻要翻倍。“濟樂高速南延通車之後,路程只有33公里,通行費雖然比走浮橋多8塊錢,但是不用擔心超時了。”任延軍心裏踏實了。

“我們這裏150多輛貨車,因為新增跨河通道,平均時效提前了15分鐘。”在中通快遞濟南轉運中心網管專員馬驍騰看來,這15分鐘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從石濟客專公鐵兩用橋逆流而上約14公里處的鵲山腳下,兩條開挖直徑15.76米、166米長、4000噸重的“鋼鐵巨龍”正在地下40多米處穿行。這兩台“大傢伙”的學名叫超大直徑盾構機,分別以黃河和泰山命名,從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海陸聯運,長途奔襲1800公里抵達濟南黃河岸邊,投身“萬里黃河第一隧”。挖洞、出渣、鋪裝管片,一氣呵成,每台盾構機平均每天向前掘進12米。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濟南北跨黃河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條件。為加強黃河兩岸聯繫,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全面提速,濟南在建和近期擬建過黃河通道就有10條。濟南市交通局公路處處長夏濤介紹,未來,主城區(齊河黃河大橋—濟陽黃河大橋)範圍內,總通道數達到18個,平均間距3公里,構成空中公路、河面浮橋、軌交跨黃、隧道穿黃的立體式過河交通道路,黃河將成為濟南真正的內河。

圖:濟樂高速南延項目過黃河大橋。

來源:大眾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6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天入地”過河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