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最近在網上看到某位網友分享了他的3歲孩子的生活,雖然孩子才3歲,但是已經能夠在大人的引導下買菜、做飯、種花,而且做得有模有樣,引得眾多網友們紛紛在下面留下了諸如“看完只想把自己扔了”“孩子你缺丈母孃嗎?”之類的評論。網友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評論就是因為相比同齡的孩子,這位小朋友真的是太優秀了,至少在我的生活中我是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的。
我周邊的父母們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又怎麼會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呢?可是也正是因為家裏所有的人都圍繞着一個小孩子轉,也使得這些孩子變得非常嬌氣。
尤其是長大之後,一有不順他意的事情就開始抱怨家人、嫌棄家人沒做到讓他滿意,卻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問題。可讓人無奈的是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即便常常抱怨孩子不體諒他們也沒想過糾正孩子的缺點,反而是出於心疼和愧疚“盲目”的付出。
這種孩子邊依賴邊嫌棄,父母邊付出邊抱怨的“惡性循環”相處模式在我周邊遇到的就非常多,有時候真的是讓我覺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悲哀的親子關係存在主要還是因為父母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建立教育孩子的意識,沒有想過有時候自己愛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在害孩子,不知道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另外,心理學家納皮爾曾經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不是不存在家庭問題,而是大家選擇了忽視。導致這種悲哀親子關係存在的另一個原因就正如納皮爾所講的一樣——父母們在發現不對勁之後沒有去找問題所在,反而是按照慣性思維一邊抱怨,又一邊因為捨不得孩子吃苦而不停的付出。下面本文就來説説為了避免這種悲哀的親子關係產生,我們具體該怎麼做。
第一,讓孩子學會獨立照顧自己,避免依賴他人、不尊重他人
在《戰國策》一書中曾經説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就是説愛孩子那麼就要考慮他們的長遠發展。要是想要孩子在更久地以後、離開了自己以後還能夠有很好的發展,那就一定不能因為愛孩子而給他們鋪好所有的路,這會讓他們過於依賴父母,還會讓他們因為周圍的人都圍着他轉而“自視甚高”從而學不會尊重他人。正確的做法是他們學會獨立,這樣可以很好的避免依賴他人以及不尊重他人。
俗話説:“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個月喊爸爸”,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他們要學會做的事情,所以隨着孩子的成長,父母們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給孩子佈置不同的任務從而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照顧自己。不是説要做到像上文講到的那個在網上走紅的3歲男孩一樣,要學會買菜、做飯、種花等事情,而是像自己穿衣、刷牙、整理房間之類的事情他們一定要學會自己親力親為直到能夠獨立完成為止。
孩子的成長除了有順序性的特點之外,還存在階段性,比如説在兒童期是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而少年時期是抽象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在不同階段,孩子們的成長也面臨着不同的任務,那麼就更加要求家長們要把握好每一個關鍵的階段,不能因為溺愛而錯過孩子們成長的最佳時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第二,學會正視問題,避免孩子產生錯誤思想和行為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影非常火,叫《少年派》,裏面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覺得在大多數的家庭裏面都會出現類似的場景。裏面有一個角色叫妙妙,她的爸爸是在殯儀館工作的,都説“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但是在妙妙那樣的年齡也許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她覺得她爸爸的工作非常讓她不齒。
有一次在餐桌上,妙妙就要求自己的爸爸換一份工作,理由就是爸爸的工作讓她無法在同學面前抬起頭來。我相信很多家庭,尤其是孩子上了初中或者高中的家庭肯定有遇到過這樣類似的場景,子女們一邊享受着自己對他們的付出,一邊又嫌棄自己給他們丟人、不讓他們滿意。也許有的父母會因為太過愛孩子而會在聽了孩子的嫌棄之後而感到內疚,然而“雖日愛之,其實害之”,其實這才是害了孩子的做法,父母們要學會正視問題,避免孩子產生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三觀已經歪了,這時候父母們應該及時指出孩子想法的錯誤所在,就像《少年派》裏的妙妙媽一樣,在聽了妙妙對爸爸的嫌棄之後,立馬指出妙妙所有的生活開支、想要買衣服、零食的錢都是爸爸通過這個工作掙來的,沒有任何一點讓她丟人的地方。
隨着孩子長大,他會接觸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也因此會出於虛榮心、貪婪的原因而產生一些錯誤的想法和行為。這個時候父母要避免自己太寵孩子,要學會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不然孩子會一味地將錯誤歸到父母身上,到最後可能就如上文講到的一樣陷入悲哀的親子關係中。
孩子依賴父母卻又嫌棄父母,而父母抱怨孩子做得不好卻又不停地為孩子付出,這種親子關係是由父母和孩子的錯誤行為所共同導致的,想要避免這種情況或者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那麼父母就要學會真正的“愛”孩子,從孩子的長遠發展出發引導他們成長,同時不能過於寵孩子而不去糾正他們的錯誤。除了參考本文,大家也可以去閲讀專門的書籍進而以更加專業的姿態去教育孩子,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也歡迎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