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博士蹲農田被誤解:不是“無用”而是“大用”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綜合

■ 來論

堂堂博士,竟然被人視作不好好讀書的“反面教材”——據報道,中科院博士林文在山西農學院任教,因常年蹲麥田做研究,被人誤認為是農民,還被當成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你看,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像他們一樣種地”。消息引來熱議。

不是坐實驗室或當金領,而是常年蹲在麥田裏,林文的身份被誤會,當然不能怪那些村民。畢竟,田裏的林文跟他們想象中的博士形象,實在是判若霄壤。

但退一步講,林文若真讀了博士後務農,就是“沒用”嗎?“職業無貴賤”“不以掙錢論成功”,就算不談這些舊道理,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成為農民不都是因為不好好學習,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無農不穩”,在三農現代化背景下,如今國內也正湧現出更多“新型職業農民”,有知識、懂技術、用網絡,正在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因此,林文這樣“常年蹲麥田”的博士不是“無用”,而是“無用之用,其用甚大”,是有“大用”。

農業研究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能做出造福無數人的科學貢獻,就離不開其幾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間地頭觀察實踐,即便如今名滿天下、年屆九十,也幾乎每天都要去試驗田“打卡”。

與袁老這樣的“前浪”相比,林文們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後浪”。但就紮根土地這點而言,他確實堅守了科研精神,他常年蹲守麥田,也有助於“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據瞭解,林文致力於研究旱作小麥水分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探究“以肥調水,以水促肥”的新技術。這對地處黃土高原,乾旱缺水、土壤比較貧瘠的山西極具意義,而技術推廣後,小麥產量屢創紀錄,每畝也增收了200元。

生於農村,主動選擇學農,希望能用所學服務農村——林文稱得上一位優秀的“新農民”。我國農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多的“林文”們。容易被誤會的他們,恰恰證明了讀書與學習的價值,也是用知識真真切切地為社會福祉總量做了加法。

□胡欣紅(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