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圖説: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的學生們在“遠望1”號上上了堂實景思政黨課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當……當……”今天下午,停泊在黃浦江畔的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1”號上,敲響了久違的船鐘,也敲開了塵封的歷史之門,引着一羣05後少年,走進半個多世紀前的科考歲月。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的一節名為《回首“遠望” “後浪”逐夢》的實景思政黨課,今天就在這兒舉行。聽課的除了六(2)班的同學,還有該校全體黨團員老師。

“上世紀60年代,中國還處於一個國民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但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周總理的親自決策下,我國還是堅持要建造‘遠望1’號,大家覺得,這是為什麼呢?”站在甲板上,思政老師忻靜玥向同學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課前,每個同學手中都拿到了一份內容詳實的學習單,既有“遠望1”號小知識的介紹,也有探究小任務供大家自行尋找答案。雖然絕大部分師生都是第一次登船,但是由於有了前期的準備,大家很快找到了答案——“成為航天強國一直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之一,當時航天測量船的建造,就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象徵”。

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圖説:孩子們跟隨老師走進駕駛室參觀學習

“簡陋”“狹小”“有點悶”……今天,午後的上海氣温陡升,隨着老師的腳步走進駕駛室,大家七嘴八舌地説出自己的感受。“是啊,同學們看到的就是當時‘遠望1’號真實的工作環境。祖國把一份光榮的責任使命交給了遠望人,同時也把最艱苦的條件擺在了遠望人的面前。”忻老師的講述,讓孩子們聽得入了神——1980年5月1日,“遠望1”號首航太平洋。短短十幾天,跨越温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船上90%以上的船員沒有出過遠海的經歷,巨浪來襲,有的船員乾脆用繩子把自己綁在崗位上。暈船最嚴重的同志連喝水都會吐,大家卻依然咬牙堅持。“遠望1”號的姊妹船“遠望2”號曾經遭遇氣旋重擊,當時船上許多人當時船上許多人已經穿上了救生衣,甚至有不少人寫好了遺書;海上容易顛簸,若要測量數據,就要保持船舶的穩定性,遠望人沒有圖紙,也沒有經驗,他們一次次鼓足勇氣不斷嘗試,直到有一天,從魚鰭中得到啓發,設計了能夠幫助船舶在狂風巨浪中保持平衡的“減搖鰭”。

“明明知道生命都有可能有風險,他們為什麼還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遠望人為什麼能夠迎難而上?”忻老師的提問,引來同學們競相舉手發言。“因為這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人可以!”男生王浚灃説。女生伍思雯則從“遠望”的名字上讀出了深意,“遠望就是高瞻遠矚的意思,遠望人看到了祖國的未來,並且要為之拼死奮鬥”。忻老師提綱挈領,“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在黨和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堅守崗位,就是用實際行動詮釋遠望人的使命和擔當”。

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圖説:同學們站在船頭敲響警鐘

站在船頭,敲響船鐘,眺望周遭的都市繁華……在忻老師引導下,同學們明白了選擇這兒上課的意義——“遠望1”號停泊之處,就是它當年下水的地方,江南造船廠二號船塢。王浚灃説,爺爺是一名開發消防器材的工程師,受到爺爺影響,他將來也想做一名工程師。當然,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遠望1”號狹小的駕駛室內,他明白了“堅持不懈”這四個字的含義。

“如今的孩子們夢想很多,但是如何將個人的夢想和祖國的夢想結合起來,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忻靜玥説。中山學校校長馬園根勉勵同學們要學習科研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亙古不變。

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圖説:每位學生都拿到了一份學習單

記者看到,學生任務單的最後一欄名為“我的追夢計劃”,無論是“未來四年,我最大的夢想”,還是“為了實現夢想,我需要培養的品質,可以開始的具體行動”,一切的空白,將由這羣少年自己去填寫。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9 字。

轉載請註明: 風浪間,為何把自己綁在崗位上也要堅持遠航?“遠望1”號上的實景思政課啓迪着少年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