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管理人員操控設備
灌溉施肥系統部分執行機構
近日,北京市昌平區萬德草莓園區規模化温室內的越冬草莓生產已經進入尾聲,記者瞭解到,該園區首次在草莓生產中用上了智能水肥管理一體化技術,單品種作物的規模化種植顯出統一水肥管理的優勢,在生產效率和勞動強度上效果提升明顯。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以往園區的23棟温室灌溉施肥需要1個工人來回操作接近一天,不斷地倒肥攪拌和查看,費時費力,現在使用智能水肥管理一體化技術系統,在設備上設置一下就可以了,水肥量和時間都可以精準控制,不僅灌溉施肥生產效率提高了十幾倍,灌溉施肥效果也有了顯著提升,操作也方便多了,通過手機也可以遠程開關和查看灌溉施肥情況。”
據瞭解,灌溉施肥是草莓種植人工投入最多的環節之一,尤其是在第一茬草莓生產期間,園區每棟温室每3天就需要灌溉施肥1次,一茬要灌溉施肥40多次。去年市區兩級農機推广部門為園區引進智能水肥管理一體化技術,通過該系統輪灌模式,每次設置4個温室同時灌溉,不再需要人工頻繁查看各温室的灌溉情況,實現了省肥省水省工,還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避免了不同時期、不同工人進行操作差異較大的情況發生,即使臨時更換操作人員也不會影響生產質量。
據瞭解,近幾年京郊設施農業,從業者老齡化嚴重,勞動強度大、科技水平低,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愛從事這個行業,招不到合適的人等成為郊區各個農業園區的難題。一線管理人員依靠經驗、憑藉經驗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利於管理技術的提升,農機信息化技術的引進對於推進設施農業生態化和生產提質增效的作用非常明顯。
據北京市農機試驗鑑定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智能水肥管理一體化技術,近幾年發展日趨完善,可以減少勞動人數、降低勞動強度,改變髒累的工作環境,幫助園區招到年輕工人。通過精準灌溉施肥管理,可以實現農業大數據的積累,不斷優化灌溉施肥策略,最終實現節水、節肥的標準化生產。與傳統管理模式相比,可節水30%以上,節肥15%以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量,增加收益。
近幾年,高附加值的設施農業對信息化、智能化技術需求迫切,北京市農機試驗鑑定推廣站聯合各區農機部門,以解決勞動力短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推進生態農業發展為方向,助力農機科技技術推動設施農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在昌平、密雲和房山等區建設了多個智能化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引進了水肥管理一體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和病蟲害遠程監控技術等一系列智能化技術,以技術試驗示範為基礎,開展技術培訓,宣傳推廣,帶動了全市設施農業生產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