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1773年5月,英國政府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不顧北美殖民地茶商的利益,頒佈了《茶葉法案》,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而東印度公司卻可以將積壓在倉庫裏的2000萬磅茶葉以極低的價格在北美殖民地傾銷,還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税,只徵收輕微的茶税。這一套操作之後,本地茶商無法生存,同時也引發了殖民地羣眾的強烈不滿。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了。

為什麼茶葉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象徵之一?過量的輸出茶葉,如何讓英國最終失去了北美殖民地?18世紀,茶葉到底引發了怎樣的“麻煩”?

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茶葉裏的全球貿易史》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它將茶葉放置在更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背景下,從全球史的維度分析了茶葉貿易和茶葉消費如何凝聚了英國內部各力量,又如何使其內部爭論不已,以及這些問題又如何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近日,該書中文版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茶葉是如何在貿易公司的推動和市場潮流的發展中成為一種典型的全球貿易商品。而英國與東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貿易能力,並且用巧妙的市場策略和加勒比地區充分的糖供應能力,將北美變成了茶葉的重要消費市場,使得美國消費者漸漸習慣了這種飲料,也使茶從一種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而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響北美經濟與社會的重要符號。


本書作者簡·T.梅里特(Jane T. Merritt)是美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歐道明大學歷史系榮譽副教授,致力研究美國早期歷史、貿易史、經濟史等,學術成果斐然,出版多部專著。

在本書中,梅里特的研究,超越了以大西洋世界為中心的學術範式,證明了英國殖民地(包括它在西半球的殖民地)上的那些城市和邊疆地區,在政治經濟上,其實非常依賴來自亞洲範圍的聯繫、信貸以及白銀經濟。

除此之外,梅里特的研究為讀者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解: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似乎天生喜歡喝茶。

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梅里特表示,就像英國商品市場中的其他商品一樣,茶葉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必然的。它在商業風險、技術變化、勞動制度的變遷和奴隸貿易、商人網絡的建立以及其他各個環節上,都有着複雜的歷史。從茶葉種植到品茗消費之間的聯繫,可能在任何一個環節中斷。而且數百年來,這種中斷髮生過很多次。

在18世紀中期,茶葉和其他新商品一起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推動了消費革命,增加了商品流通,給無數人帶來了新的生活選擇,並在美國獨立戰爭前為所有人所接受,但這些從來都不是必然發生的結局。

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正如《美國曆史評論》所評:《茶葉裏的全球貿易史》一書對讀者從全球史視角理解美國獨立戰爭,和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景象與商業規律有積極作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喬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4 字。

轉載請註明: 這是一部優雅的商品史,從茶的角度觀察18世紀末期全球貿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