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都在主打高性能賣點,電動車性能“炸裂”真的是好事嗎?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隨着汽車產業向着電氣化方向加速邁進,越來越多的純電動車型出現在了市場中,其中不僅有我們熟知的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勢力在發力,傳統車企的純電動車型也相繼投放市場。

每當瀏覽各大品牌官網時,就能發現在車型頁面的宣傳格式上,各大品牌似乎都很有“默契”。不僅給出了常規的尺寸,空間,顏色,續航里程等基本參數,還都“不約而同”地將零百加速成績,放在了相當醒目的位置,展現出自家產品傑出的性能,來吸引消費者。

只要稍做對比,就能看出同價位電動車相比傳統燃油車型的“巨大優勢”。依靠電動機“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純電動車型不僅在最大馬力與峯值扭矩上領先同價位的燃油車型,更在零百加速成績上實現了“碾壓”,而這種差距還在一步步地被拉開。除此之外,純電車之間在性能上的“軍備競賽”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那麼,電動車性能越來越“炸裂”,真的是件好事嗎?

簡單來看,電動車性能越來越強,代表着技術的進步,的確是件好事,而且對於消費者而言,同價位中性能最強的產品,的確更具有吸引力,但在日常使用中,這些“炸裂”的性能又能用到多少呢?

從日常的用車需求來看,目前主流電動車的性能的確是有些“武力過剩”了,日常的市區通勤,面對相對擁堵的交通狀況,真正能用到的馬力不過是最大馬力的“零頭”,偶爾高速行駛,法律規定的限速也沒法發揮出車的真正實力。在日常使用中,將駕駛模式設定為舒適(節能)或標準模式依舊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即使擁有性能“火力全開”的運動模式,但似乎在正常通勤時,用“武”之地並不大。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炸裂”的性能能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以及更多的駕駛激情,但能否“享受”這些激情又是另一回事。

在內燃機時代,擁有性能出眾的一台大馬力車型,往往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而電動車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Performance高性能版本擁有461匹馬力,最高車速可以達到261km/h,百公里加速成績3.3秒。

傳統燃油車型想要達到如此優異的性能,往往只有百萬級別的性能車才能做到。而3.3秒的加速成績,更是超跑級別的表現,但只要花上不到40萬元,Model 3就能帶給你全部體驗。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面對這樣的“性能機器”,又有多少人能完全駕馭呢?

儘管電動車的出現,讓人們擁有一台“性能”車的“門檻“有所降低,但每個人駕駛技術有高有低,能不能”hold”住是一方面,最終帶來的是享受還是事故也是個未知數。當然,出現此類事故的最終原因在於駕駛者,如果沒有保持對車輛性能的敬畏,盲目自信自己的駕駛技術,開任何車型都會出問題。

寫在最後

總的來看,電動車在性能上的提升,能讓消費者更容易地購買到性能卓越的車型,這終究是一件好事。

但對於消費者而言,保持對性能與速度的高度敬畏才是最關鍵的一點,瞭解自己的極限,瞭解車輛的極限,在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保證安全這一點至關重要。而對廠商而言,可以試着在車輛性能上進行一些“封印”,譬如在事故高發的城市道路區域設置“禁飛區”,車輛一旦駛入此區域就必須遵守限速,加速性能也隨之有所放緩。收集駕駛者的使用習慣,因人而異地釋放車型的“實力”,亦或是組織相應的駕駛培訓等等,都是可行的舉措。未來,或許還將會有更多性能更為強悍的電動車面世,希望它們在帶來極致駕駛體驗的同時,也能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