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 | “風花雪月”的大理,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治理變革

“風花雪月”的大理,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治理變革


半月談記者  吉哲鵬 丁怡全


蒼山白雪,洱海明月,上關花海,下關風起,雲南大理“風花雪月”四雅齊佔,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但是,徜徉在風景如畫的洱海邊,遊客們很難想到,這背後曾有一場深刻的治理變革——大理白族自治州近年來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面對洱海保護治理、脱貧攻堅、產業轉型等艱鉅挑戰,以“大治”謀“大理”,在追求全面小康和高質量發展中闊步前行。


1

人退湖進,還來蒼洱靈秀


水體能見度不斷提高、天然湖岸線有序恢復、流域濕地面積逐步增加……大理州近年來在洱海保護上持續開展搶救性治理工作。如今,大理市下關鎮陽南溪入湖口至大理鎮才村碼頭12公里長的生態廊道,已經成為大理一個新的“網紅打卡點”。漫步生態廊道,一步一景,野趣橫生。

半月談 | “風花雪月”的大理,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治理變革

遊客在大理生態廊道騎行 丁怡全 攝


就在幾年前,生態廊道原址上還是沿水而建的民房。“房子直接建到水邊,天然湖岸線遭到破壞,風景全無,村裏的污水直排洱海,造成污染。”大理鎮才村村民陳建雄説。


面對如今碧波盪漾的洱海,大理市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楊矗感嘆“事非經過不知難”。他回憶過去不久的洱海治理攻堅戰説,當地政府從環湖截污、生態搬遷、農業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等多個方面着手,才築起一道堅固的“綠色”防線。


僅生態搬遷,環洱海生態廊道建設就涉及1806户居民。“退一步,還洱海碧水藍天。”53歲的何利成,家在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為了支持洱海治理,他家房子整體後退了7米。


“人退湖進,對構建健康湖泊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洱海生態廊道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段能介紹,洱海生態廊道環洱海一週,主線長129公里,建成後將與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截污治污工程等一起發揮改善洱海水質的作用。


從“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洱海保護治理行穩致遠。如今,大理州堅持生態優先,大手筆調整優化洱海流域空間規劃、城鎮佈局,推動洱海流域加快綠色發展,全力留住“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美景。


2

全面小康,時不我待


蒼山洱海風光旖旎,但大理州還有貧窮藏在深山裏。2014年,大理州12個縣市中有11個是貧困縣,建檔立卡户有10.97萬户、42.09萬人,貧困發生率11.62%,脱貧攻堅任務極其艱鉅。


大理州雲龍縣檢槽鄉是大理州5個深度貧困鄉之一。“大山頭上垛木房,三個石頭搭火塘,無牀無被睡地下,房破脊寒圍火塘”,是脱貧攻堅前檢槽鄉山區羣眾的寫照。“現在羣眾居住危房情況全面清零、安全飲水全面達標、醫療教育保障全面到位,窮日子一去不返。”檢槽鄉黨委書記徐雲仙説。


在產業扶貧上,金沙江畔的賓川縣大力發展以葡萄、柑橘為主體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小河淌水》的故鄉彌渡縣立足傳統生豬養殖大縣實際,打造了年產達50萬頭的正大生豬扶貧全產業鏈……貧困羣眾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8766元上升到2019年的12665元。


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大理州的脱貧成績單也很亮眼:全州1151個建制村實現了100%通硬化路,50户以上的自然村100%通公路;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9.5%,貧困羣眾都喝上了甘甜清澈的自來水;農村危房改造24萬户,完成4466户貧困户易地扶貧搬遷的任務;建檔立卡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不僅不再因貧困失學輟學,還可享受到有雞蛋、牛奶的營養餐;全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


“今天的大理,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族羣眾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小康生活即將變成美好現實。”大理州委書記陳堅介紹,大理州11個貧困縣目前全部脱貧摘帽,34個貧困鄉鎮、541個貧困村已全部脱貧退出,各項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的工作有序推進。


3

打好高質量發展“三張牌”


大理州的魅力還體現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速度上。大理州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堅持以綠色發展主導產業轉型、以產業轉型推動綠色發展,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


大理州地處“三江並流”地區,資源豐富、電力富集。2019年,溢鑫鋁業年產45萬噸綠色低碳水電鋁項目在大理州鶴慶縣建成投產,其亞金屬年產70萬噸。


大理州水電鋁項目加快推進,清潔載能產業平穩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全州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覆蓋97%的大工業用電,交易規模增長112.8%,能源優勢正逐步轉化成經濟優勢。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大理州氣候特點與春城昆明相近。“這對打造‘綠色食品牌’非常有利。”大理州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棟新説,大理州在統籌發展核桃、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重點產業的基礎上,讓下轄縣市立足縣域實際和優勢特色,集中打造大理花卉、賓川水果、巍山肉牛、南澗茶葉等綠色食品。


2019年,大理州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93個、綠色食品基地5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18.7萬畝、農業龍頭企業15户。同時,在洱海流域實施以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為主的綠色生態種植30萬畝。


隨着農業生態園、古村落鄉愁文化園、康體養生等特色小鎮項目的建設,大理州將被打造成“宜醫、宜養、宜健、宜遊”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地處“西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要衝,雲南省正在力推大滇西旅遊環線,讓大理州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如虎添翼。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趙薇介紹,通過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大理州旅遊的佈局、結構、效益將進一步實現從蒼洱旅遊單中心向全州多中心轉變,從傳統旅遊經營收益向文旅融合多元業態轉型,全域旅遊發展體系將更加完善。


“大理州將以‘三張牌’為抓手,着力推動產業大發展,通過做優做穩一產、做大做強二產、做特做精三產,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理州州長楊國宗説。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1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 | “風花雪月”的大理,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治理變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