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拜登3日簽署行政命令,將59家中企列入“黑名單”,禁止美國實體和個人對它們進行投資。這實際上脱胎於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涉軍企業”投資禁令,拜登從多個方面對其擴容和升級——被列入名單的企業數量比最初翻了近一倍,禁止投資的口子收得更緊,與特朗普露骨打壓不同,拜登還扯出似乎能顯得高尚些的“人權”和“民主”幌子。“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和限制中國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日表示,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美方的這一做法讓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拜登政府正在以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方式繼承前任的對華強硬政策。有分析注意到,拜登簽署上述行政命令的一個特殊背景是,下週他將前往歐洲參加七國集團(G7)峯會和北約峯會。熱衷於拉上盟友對抗中國的拜登,被認為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但對於他能否如願,媒體並不看好。
打着“人權”旗號為“黑名單”擴容
特朗普去年11月發佈的行政命令,是他在大選敗局已定之後對華髮起的最後瘋狂攻擊。該行政令最初將31家(後增至48家——編者注)所謂由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列入“黑名單”,禁止美國人進行投資。“拜登延續特朗普的行政令,並將‘黑名單’擴容。”BBC報道稱,拜登以“中國軍工複合企業帶來威脅”為由,禁止美國實體和個人對59家“與國防和監控技術有關”的中國企業投資。
美聯社評論説,拜登將禁令名單上的中國公司數量增加近1倍,這是他不打算軟化對北京立場的最新跡象。除了此前已被列入名單的華為、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公司,不在最初名單上的中國最大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被加入,它在中國減少對美國和其他外國技術依賴的努力中發揮着重要作用。BBC稱,此舉表明拜登政府在科技競爭方面繼續對華施壓。
美政府打着“人權”旗號,通過擴大國家緊急狀態的範圍為行政令找藉口。在白宮的聲明中,拜登聲稱發現“在中國境外使用中國的監控技術,以及開發或使用中國監控技術幫助壓制或嚴重侵犯人權,構成非同尋常的威脅”。聲明稱,行政令禁止美國人投資於“損害美國及其盟友安全或民主價值觀”的中國公司。《紐約時報》評論説,此舉將加劇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商業和意識形態之爭。
該禁令將於8月2日生效。據“美國之音”報道,除了禁止直接投資於這些企業的債券和股票證券,行政令還禁止美國人投資於包含這些中國公司證券的基金。投資者被給予12個月的期限剝離所持股票。路透社援引拜登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説,美國財政部將負責執行並“滾動”更新這份新的禁令清單,“預計在未來幾個月,我們將把更多企業納入新行政命令的限制清單中”。
在特朗普政府時期,負責制定上述清單的是五角大樓。用美匿名官員的話説,拜登改讓財政部負責是希望這些禁令能在法庭上“站得住腳”。《華爾街日報》稱,特朗普政府的行政令給投資者造成困惑,並遭到法律挑戰。譬如,紐約證券交易所先是決定把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美國存託憑證摘牌,繼而撤銷該決定,接着又將其摘牌。美國彭博社説,小米和籮筐科技兩家中國公司通過訴訟成功挑戰了美前政府的禁令,“讓拜登政府嚐到失敗的滋味”。
汪文斌4日批評美方有關行徑違背市場規律,破壞市場規則和秩序,損害的不僅是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包括美國投資者在內的全球投資者利益。他説:“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場規律和原則,撤銷打壓中國企業的各種所謂清單,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投資環境。”
多家遭打壓中企股價上漲
“拜登也想向中國展示肌肉。”瑞士《新蘇黎世報》這樣形容拜登的意圖。俄羅斯《真理報》説,拜登在競選期間被保守派批評為對中國“軟弱”。在1月上任後不久,他就開始推翻特朗普幾乎所有的決定,卻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前政府對中國的敵對政策。
目前拜登政府正就美國的對華政策進行廣泛評估。英國《衞報》報道説,拜登政府之前推遲了特朗普任內投資禁令的生效期限,同時制定新的政策框架。針對中國企業的行政令是拜登政府對抗中國的系列措施之一。其他舉措還包括加強與盟友的關係,追求大規模國內投資以提升美國的經濟競爭力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最近稱,與中國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今後美中關係的主導模式將是激烈競爭。
德國電視一台分析説,拜登制裁中國企業有國內政治原因。對中國強硬是為數不多在美國國會獲跨黨派支持的路線。本週早些時候,共和黨參議員科頓、盧比奧和民主黨議員彼得斯、凱利共同發表公開信,敦促政府制定新的清單,“阻止中國對美國工業基礎的經濟掠奪”。
2日在與媒體的電話會議上,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談到美中高級官員最近一週就經貿問題進行的兩次視頻通話,稱拜登政府仍在評估前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包括如何處理對中國的關税政策。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3日説,中美經貿領域已經開始正常溝通。雙方都認為中美經濟、貿易關係十分重要,存在諸多可以合作的具體領域,也都提出各自關切的問題。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將經濟領域的很多議題安全化、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行政令名單上的很多中企其實與軍工沒什麼關係,它們只是代表中國自身科技發展水準和綜合實力的先進企業,因此就遭到打壓。這不會影響中國發展的節奏,反而可能令美國企業利潤受損,進而影響其需要持續、大量投資的科技創新。
法新社報道稱,投資者4日沒有理會拜登政府的這份名單,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股價普遍上漲。其中,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漲5.2%,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漲幅超過4%,中國聯通上漲近1%。路透社援引東吳證券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吳闞(音)的話説,中國已經放棄幻想,那些關係到國家安全的戰略行業已做好充分準備。
與此相反,《紐約時報》道出美國公司的憂慮:“黑名單”上的中企與美國公司的關係令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該報以蘋果公司為例説,自2014年以來,中國移動一直在中國為iPhone提供支持,這一交易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至關重要。
美盟友不想與中國“脱鈎”
在德國電視二台看來,要讓對中企的投資禁令真正生效,拜登還有一個難題:必須説服歐洲盟友、日本和韓國等加入這一行動。報道稱,這一努力可能從下週開始,屆時作為總統任內的首次出訪,拜登將赴英國出席G7峯會,隨後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峯會。“中國話題”預計是拜登此行的一個焦點。
德國新聞電視台評論説,拜登在參加與盟友的峯會前宣佈針對中企的“黑名單”具有很強的導向性,美國顯然想與盟友聯合起來,以強硬手段遏制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但是,德國等歐洲國家並不想與中國市場“脱鈎”。美國和歐洲利益不同,此前歐洲芯片企業就控訴美國製裁中國企業的措施導致它們損失巨大。
《紐約時報》報道説,在峯會的準備工作中,拜登已遇到來自德國和韓國等國的阻力,這些國家依賴中國作為豪華汽車、軟件和電子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德國電視二台稱,歐洲希望與美國有一個共同的中國政策,但雙方分歧很大。而且,歐洲更關心與俄羅斯的關係。
美國和平研究所網站評論説,拜登政府採取一項總體戰略,即在必要時恢復與盟友和夥伴的關係以對抗中國,同時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然而,隨着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競爭升温,從亞洲到大洋洲再到歐洲,許多國家都希望看到華盛頓和北京採取切實措施,加強戰略穩定。印度安全與政策分析師蘇尼爾·沙蘭在《印度時報》撰文稱,世界在變化,而且變化得很快。美國急於遏制中國崛起,但沒有人能阻止中國崛起。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小國都失敗了,如果它認為自己能夠遏制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那只是在愚弄自己和他人。【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陳欣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