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砍價”能成為撬動“看病貴”的支點嗎?
前兩天,團結湖參考的文章裏提到了農村老人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的事兒。本是呼籲在技術飛速進步的時代多給老年人一些人性關懷,不想有讀者被醫保戳到了痛點,吐槽起農村醫保報銷手續之繁瑣。一説起看病這件事,人們彷彿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就説我自己。一次在某個非三甲、但很有知名度的醫院看感冒,醫生非堅持給毫無鼻炎症狀的我安利洗鼻器,一百多一瓶,純自費。向來尊敬醫生的我,久久不能忘記那個醫生帶給我的複雜感受,同時,我彷彿也對“看病貴”這個問題有了更多體悟。
“看病貴”總是痛點。最近山東醫保局專家“靈魂砍價”的新聞火出了圈,甚至還出現了廠家“要急哭”的“名場面”。更廣為人知的“靈魂砍價”發生在月初,是通過國家集中帶量採購招標的方式實現的。這事兒至今還有不少媒體在議論,大概是因為“砍價”的效果實在太震撼了。原本均價1.3萬元的冠脈支架,就是我們經常説的心臟支架,中標中位價才700元。但即便是在這超過90%的降幅面前,廠家還是有相當的利潤空間。
斷崖式、翻幾個筋斗般擠掉的差價,被稱作“流通和市場推廣費用”。能把成本三四百元、早已不算“高科技”的產品,輾轉騰挪後身價一番幾十倍,這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要説是市場,我懷疑你在欺負我看不明白圖表和函數。
心臟支架使用量大、技術成熟、競爭充分、國產化率高,如果依照市場的邏輯,價格居高不下根本是説不通的。但心臟支架價格虛高、以及高價催生的臨牀濫用並不是新冒頭的問題。從招標環節入手“擠水分”,也不算新鮮的招數。2008年,衞生部親自操刀組織過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包含心臟介入類醫用耗材、心臟起搏器、人工關節,雖然當時反響不錯,價格也壓低了30%,但集採終究沒有繼續下去,採購權兩年後交回地方,而業內人士直言不諱,“耗材招標在許多地方流於形式”。
天下苦耗材久矣。這塊骨頭怎麼就這麼難啃?
廠商打包到代理商的價格也才2000多,賣到患者手裏就變成了1.3萬元,這可不是中間商賺差價那麼簡單。根據南方週末引用的專業人士的“揭秘”,一隻耗材的奇幻漂流,要經過數個行政部門審批,醫院領導審批,到了科室,帶組主任還有權決定“用誰不用誰”,而這一切的前提又是這個產品進到當地醫保目錄裏。幾乎每一個節點,都有權力尋租的空間,加上給到醫生的回扣,一隻支架上,纏繞了太多盤根錯節的利益,一層一層的銷售、一環一環的關節,本質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利益集團。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在耗材這個領域也標記了一個濃重的註腳。
多年砍不下去的價格一下子突破,和此番採用的手段大有關係,無分組競價、前十名低價者中標的規則讓廝殺異常激烈,廠商有充分的動機“割肉”。而更深層的推動力,來自自上而下的、刮骨療毒的魄力。
要理解近來的“靈魂砍價”,有兩份文件是繞不過去的背景。一個是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不僅明確了集中採購的辦法,還強調了公立醫院耗材銷售“零差率”。一個是2020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耗材”出現了7次,耗材集中採購明文出現,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也被列入整治範圍。整頓耗材價格虛高被放在如此格局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
對時政稍有敏感的讀者不難觀察到,隨着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往許多被認為無法撬動的地帶正在被逐一擊破。時局中人當有基本的清醒認識,無論哪個行業、哪個領域,但凡是有損於公平、有損於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現象,都會被“盯緊”,誰也無法沉迷於舊的利益格局當中。
“靈魂砍價”真正觸動了靈魂,可以成為撬動看病貴的一個支點,推動一系列的改變。但醫療改革終究有特殊的複雜性,很難幻想畢其功於一役。還説支架,與耗材價格虛高形成對照的現實是手術費用畸低。醫生吃回扣這事兒長期隱蔽存在,少數醫生更觸犯刑法、鋃鐺入獄。但僅將其歸咎為羣體失德,也是極大的不公。不公平的薪酬體系,才是灰色地帶的罪魁禍首。一個高負荷、低迴報的行業,你讓他們靠什麼維持職業尊嚴感?靠什麼阻止優秀人才流失?靠心靈雞湯嗎?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患者直接受益,節省下的成本,又有多少能夠惠及醫生?要讓人看得起病,又要保證醫療質量,要追求風清氣正的醫風醫德,又不能無視醫生的獲得感,要遏制企業追逐暴利的衝動,又要保護它們投入創新的積極性。決心和魄力之外,“公平”從來都少不了專業決策、精細平衡。
變化肉眼可見,我們身處歷史之中,願終將不被辜負。
內容來自團結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