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志願軍不懂火箭筒,不想求教戰俘,團政委:老虎向貓學本事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浴血三八線183

作者:莫孤煙

在扭轉抗美援朝戰局的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攻擊前進72.5公里,先敵5分鐘穿插到位,在三所裏、龍源裏一線頑強阻擊全力突圍的美軍第10軍。

眼看覆滅在即,美軍集中上百輛坦克向志願軍陣地發起突擊。113師全師沒有一具反坦克火箭筒,只能組織爆破小組,冒着密集火力使用集束手榴彈炸敵坦克。

抗美援朝初期,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反坦克作戰能力是一大短板,他們的反坦克武器主要是解放戰爭時期從蔣軍中繳獲的數量很少的57毫米、75毫米無坐力炮,6O毫米火箭筒等。無坐力炮只能配屬到團以上,60毫米火箭筒也只有主要連隊才能配發l具。因此,志願軍打坦克的武器只能是反坦克手榴彈、爆破筒、集束手榴彈和地雷。

手持反坦克手雷的志願軍戰士

這種以血肉之軀對抗鋼鐵巨獸的戰法效率很低,不僅接敵十分困難,而且就算付出巨大犧牲,把手榴彈送上去也只能炸斷坦克履帶。美軍可以通過組織猛烈火力掩護,快速接換履帶,繼續投入戰鬥。

113師沒有太多的反坦克手段,無法徹底制服對手,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美軍大量坦克從我阻擊部隊的陣地前逃走,實在可惜。

不過,在這次戰鬥中志願軍也有收穫,那就是

338

團繳獲了一些美軍的

90

毫米火箭筒。團政委邢澤想讓俘虜教大家使用方法,但有的戰士感到讓俘虜當教練太沒面子。邢澤説:“老虎的本事是從貓那裏學來的,可後來老虎成了獸中之王。”

大家覺得有道理,便找來美軍的火箭筒手,通過翻譯,從俘虜那裏學會了火箭筒的操作方法和射擊技術。

在這一時期的抗美援朝戰場,美軍已集結坦克1109輛,裝甲車492輛,幾乎每次作戰都有坦克協同步兵行動。美軍對志願軍一個團以下的防禦陣地進攻時,通常使用10—50輛坦克。進攻時每公里正面的坦克密度達到67輛,防禦時每公里正面有坦克8—16輛。

隨着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如何有效對付美軍坦克成了志願軍亟待解決的重大戰術問題。離半島最近的52兵工廠承擔了研製反坦克火箭筒的任務。

該廠利用40軍在坪洞戰役中繳獲的M20“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做樣板,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仿製成功,定型為51式火箭筒。與之配套的我軍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彈——135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破甲彈也在90天內試製成功了。這種火箭彈採用渦輪式火箭發動機,初速100米/秒,飛行時緩慢旋轉以保持穩定,有效射程250米,破甲厚度100毫米,足以擊穿當時敵坦克的任何部位。

巴祖卡火箭筒

自1951年秋天開始,51式90毫米火箭筒開始裝備到志願軍的步兵連隊,剛一服役就在粉碎美軍的“坦克劈入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1951年9月末,美軍牽頭髮動秋季攻勢,集中美軍第2師、坦克第72營、法軍營以及韓軍戰車第31大隊,共集結坦克百餘輛、榴炮40餘門,動用飛機30餘架次,向文登裏地區正在接替人民軍防務的志願軍第68軍204師防禦陣地發起猛攻,妄圖憑藉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一舉突破文登裏防線。

文登裏地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中間一條南北公路縱貫縱深。山谷最窄處不過幾十米。這樣的地形非常有利於反坦克作戰。

在這一地區擔負防禦任務的志願軍68軍204師610團將配屬給他們的12門76.2毫米加農炮、4門山炮、27門無坐力炮、49具火箭筒編成反坦克大隊,嚴陣以待。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51式反坦克火箭筒

10月1日,美軍第2師的30餘輛坦克引導步兵向610團發起攻擊,10餘輛M—46“巴頓”中型坦克成一路縱隊,交替掩護,直插志願軍防禦縱深陣地。

在美軍投入半島戰場的各型坦克中,“巴頓”中型坦克的數量最多,性能也比較先進。這種坦克戰鬥全重41.7噸,裝備1門90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最大時速48公里,其車前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為101.6毫米。

M—46“巴頓”坦克

隱蔽在反坦克陣地上的火箭筒分隊射手們都剛剛掌握了火箭筒射擊技術,還沒有與敵眾交過手,一個個摩拳擦掌。

當美軍坦克完全進入志願軍反坦克陣地後,反坦克大隊長下令加農炮和山炮分隊從正面對敵坦克實施直接瞄準射擊,堅決堵住敵人。在正面打響的同時,隱蔽在公路兩側的火箭筒和無坐力炮分隊迅速佔領射擊陣地,在距敵坦克50—100米的距離上突然向敵人開火,先後擊毀擊傷敵坦克3輛。

志願軍反坦克炮

幾乎在同一時刻,反坦克殲擊組以部分火力割裂跟隨坦克衝擊的敵步兵,以部分兵力掩護火器分隊打擊敵坦克,並以火力阻止敵坦克乘員搶修被擊傷的坦克,部分兵力藉助水溝、草叢、彈坑等有利地形,迅速從翼側接近敵人,以手榴彈和炸藥包炸其坦克,毀傷敵坦克2輛。

首戰告捷,大大鼓舞了部隊打坦克的信心。通過總結,大家認識到,射擊的最佳距離是火箭筒在

100

米內開火、無坐力炮在

10

米內開火、手榴彈在

10

米內投擲。

經過4天戰鬥,美軍“巴頓”坦克遭到痛擊,不敢向志願軍防禦陣地發起集羣衝擊,只好小心翼翼地對志願軍陣地實施逐段破壞,以求蠶食。

敵變我變。610團隨即改變戰法,將火箭筒、無坐力炮部署在防禦陣地前沿,同時準確判斷出美軍坦克將要行進的道路,在路上設置了大量梅花形、三角形地雷區,結果至20日又炸燬敵坦克多輛。

被志願軍擊毀的美軍坦克

在這一持續多日的戰鬥中,610團共擊毀美軍坦克28輛、擊傷8輛,徹底粉碎了美軍的“坦克劈入戰”,鞏固了文登裏地區的防禦,並初步積累了使用51式火箭筒打坦克的經驗。

在粉碎美軍秋季攻勢的作戰中,志願軍使用51式90毫米火箭筒,一個月擊毀美軍坦克282輛,顯示出優良的作戰性能。後方兵工廠根據前方指戰員的意見,對火箭筒進一步改良後開始大批量生產,至年底共生產了4800具,絕大多數被緊急送往志願軍一線部隊,有效遏制了美軍坦克的囂張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