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美國監聽默克爾內幕曝光,“竊聽帝國”坑苦盟友

海外網評:美國監聽默克爾內幕曝光,“竊聽帝國”坑苦盟友

資料圖:德國總理默克爾。(圖片來源:路透社)

丹麥國家廣播電視台(DR)日前引述九名消息人士的話稱,2012年到2014年期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通過丹麥的信息電纜監視瑞典、挪威、法國和德國的高級官員,其中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時任德國外長、現任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德國前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

201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曝光NSA的大規模監聽項目(即“稜鏡門”事件),當時美國就被指監聽默克爾的手機。此次事件曝光後,斯諾登在推特發文,要求丹麥和其盟友公開所有信息。他同時把矛頭對準拜登,指控當時擔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此次醜聞”。事件也讓世人再度認識到,在“稜鏡門”事件後,美國並沒有停止對盟友的監控,“竊聽帝國”竊聽全球的手段可謂花樣百出、毫無底線。

“竊聽帝國”為了竊聽全球,可以毫無顧忌坑盟友。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丹麥是聯通瑞典、挪威、德國、荷蘭和英國的海底互聯網電纜的主要登陸點。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稱,直到2015年,美國安全局在丹麥知情和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丹麥的竊聽系統對海底互聯網電纜進行了竊聽。為此,兩國還專門在哥本哈根以南的阿邁厄島上修建了數據中心。這意味着,美國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北約盟友,對其他北約和歐洲盟友進行監控。美國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利用自己在技術領域的優勢,利用網絡系統“漏洞”和“後門”,對外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實施大規模、有組織、無差別的網絡竊密與監聽。

由此可見,美國眼中從來不存在真正的“盟友”,只有“可利用者”。這已經不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首次被曝成為美國的竊聽對象了。德國《明鏡週刊》2013年曾報道,2002年默克爾的手機就已經被NSA列入監聽名單,直到當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德前數週才被刪除。此次事件也讓人們意識到,儘管美國政府2013年曾向德方承諾“再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手機,但直到2014年,美國一直在對默克爾進行監聽。

而監聽默克爾,只是美國坑盟友的冰山一角。2020年2月,美國、德國和瑞士三國媒體聯合調查發現,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原聯邦德國情報機構曾秘密收購了瑞士加密設備製造商“克里普託AG”公司,兩家情報機構能夠通過故意植入的“漏洞”輕易破解使用這家公司加密設備傳輸的所有機密文件。然而,在兩德統一、德國情報機構退出AG公司之後,美國很快就切斷了向德國提供情報,並開始竊聽和收集德國的相關情報。顯然,對美國情報部門來説,即使是“盟友”,也不過是一座“情報富礦”而已。

此次事件再次戳穿了美國在互聯網安全問題上扮演的“假面”。長期以來,美國總是在網絡安全領域扮演“受害者”角色,指責其他國家對其進行網絡攻擊、竊取美國的機密情報。無論是此次利用丹麥系統對海底互聯網電纜進行竊聽、還是此前的“維基解密”事件以及“稜鏡門”事件,無不顯示美國才是國際互聯網安全的最大風險和“麻煩製造者”。

“維基揭秘”網創始人阿桑奇曾透露,美國開發的網絡武器多達2000種,是世界頭號網絡武器大國;《華爾街日報》早前曾報道,一家與美國國防及情報界有緊密聯繫的美國公司將軟件植入500餘款手機應用程序,追蹤全球數億用户的位置數據,並提供給美國軍方;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2020年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是針對中國網絡攻擊的最大來源國,以美國國家安全局為後台的網絡攻擊組織“方程式”和“索倫之眼”均把中國列為重點目標……

在“賊喊捉賊”的戲碼一次次被戳穿後,“竊聽帝國”還能若無其事繼續掩耳盜鈴嗎?即將開啓上任以來首次歐洲行的拜登,又將以何種面目與盟友們大談所謂“共同價值觀”呢?(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0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美國監聽默克爾內幕曝光,“竊聽帝國”坑苦盟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