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前陣子趁着日本電影回顧展,溜進電影院看了今敏的《東京教父》。朋友是第一次看,我好羨慕,結尾的新年日出太夢幻了,在銀幕上才最是美妙。
BGM都停了,只有揚着雪花的風聲和靜謐呼吸,美得無話可説。
這是今敏導演難得的温情作品了。故事也不燒腦,主線人物的兩段父女情有了結局。倒沒怎麼刻畫母女關係,性別倒錯者Hana和媽媽桑勉強算是,Hana和棄嬰清子也有點那個意思。
但講真,今敏再細膩厲害,對人性有再多見地,真還不一定就能抽絲剝繭地講好母女情。
母女關係,在我看來,太過微妙難解了,不是其中人難明其中味。近幾年,拍母女關係的電影,主創團隊多還是女性。
▲??楊荔鈉編導的《春潮》
▲??格蕾塔·葛韋格導演的《伯德小姐》
在女性主導的《聽見她説》裏,也有講母女關係的《許願》(導演是男的)。我看到彈幕裏好些女孩兒,被裏頭窒息的母女關係戳中了。
楊紫演的小雨,母親懷她的時候父親出軌,此後母親抱着她鬧,幾乎無人安生。她開始後悔自己的出生,母親的做法,似乎在告訴她,你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母親的看守也一天比一天強,自以為的好朋友都是母親賄賂的間諜,於是她比所有人都要努力學習,只為了能離母親遠一點。可那麼拼命地想要構建自己的人生,還是被摧枯拉朽的一通通查崗電話給打敗。以為可以相愛的人還是被母親嘲諷走。
她説,我知道你的世界只有我。
這句話太耳熟了,被施於全部寄託的愛,被冠以“全世界只有我關心你”的愛,最叫人喘不過氣來。《許願》裏母親對女兒的控制慾太尖鋭窒息,明明血濃於水、相依生活的至親,最應該相互關懷的人,為什麼就不能讓對方好過一點。
有太多母親,自己受了傷,於是摒棄一切為了子女而活,出發點是“一切為了你好”,可好不好我不知道,反正承擔意義的那方不堪重負。
▲??電視劇《小歡喜》劇照
中國式家長,本來就多少有點孩子是自己延伸“附屬”的感情,而比起其他親情關係,母女之間的需索扶持來得更緊密、強烈,能夠作為獨立的成年人被母親看待的,已經算走運。
我之前看國產片《柔情史》,就倒吸一口冷氣,它把母女關係糟糕的那面扒了個精光。
▲??電影海報是席勒的《死去的母親》
極度沒有安全感的兩個女人,除去偶爾的和睦,更多是一語不合就吵起架來,越熟悉的人,説的話也越傷,在飯桌、碗筷、逼仄的房間裏,母女倆像刺蝟一樣互相攻擊又互相取暖。母親年紀大了,有一些荒謬的生活規則,行為方式也來的偏執,女兒亦愣是不願讓步。
要知道,不幸最大的困境是,就像快樂一樣,不幸也會被傳遞。這在母女之間尤甚,接下來可想而知,女兒會成為她最不想成為的那個人,另一個母親。這大概也是恐怖的地方。
本以為和影視作品裏,過激的母女關係算是小概率,不具備普遍性,但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誠不欺我。
母女相愛相殺,這樣的橋段現實裏也不少見。就説我們熟悉的,張愛玲和她的名媛母親黃逸梵,後者在意識到女兒無法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淑女時,失望了、放棄了,連血緣温情都不再施捨。最終張愛玲兩塊金條遞還給她,“人貨兩清”。
我聽着夠狠的,張女士心氣一直高傲,方式自然是烈得來。可不是人人能在受傷後如此決絕。
身邊做獨立插畫的朋友,近來被母親逼着相親,明明家裏好幾套閒置學區房,但不結婚就只允許她待在自己卧室裏,頗沒人身自由,冷眼嘲諷也不斷,可母親獨自撫養她長大,她只好受着。
還有已經在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好容易步入正軌,母親一哭二鬧,只得收拾行李回到家中,過往的生活不復存在,成日被雞毛蒜皮圍繞。
這些當母親的,可能都沒意識到,自己是在拿血緣情感的羈絆作為底牌,綁架自己的女兒賠付上她們的人生。在“中國式親情”裏,又總有太多的不得已和妥協,温情卻又叫人苦澀。
大多數母女之間,倒不至於有這樣不可調和的矛盾。一般也就是拌嘴鬧彆扭,明明是關心你吃了沒,非得帶一句不會做飯小心嫁不出去。反正説話的藝術幾乎是不存在的,不知道是無心還是有意的刺撓。
老聽人講,細節打敗愛情,其實細節也可以打敗親情。只是後者不光是感情羈絆罷了。
▲??張曼玉出演的《客途秋恨》劇照
有話不能好好説,看似都不是大問題,卻會累積傷害。以至於現代社會,“相敬如賓”的母女關係都算得上理想模式,少説話就不會説錯話。但我又挺納悶的,這種事兒大概率不會發生在和父親的關係上,實則本來的溝通就不多,反而顯得平和。
也挺無稽的。比起做一個好父親,當好母親真是難。女人受到的社會規訓夠多了,訴諸在母親這一身份上,還要嚴苛,連帶着同性傾軋,恨不得人人都能化身情感專家指手畫腳,沒有內卷是不大可能。嚴重點兒的,折磨自己還要折磨孩子,這關係怎麼也很難順啊。
這些壓力,才是叫“中國式母親”一聽就讓人緊張的原因。而大多數母親,也的確被這種壓力裹挾了。
所以那個逃離家庭束縛、自駕出行的蘇阿姨,大家都在為她鼓勁兒,我想這裏頭的自我投射不會少。
我自己看這個新聞,都覺着鬆了一口氣。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的母親,比動不動就哭訴我這一輩子都是為了你的母親,讓人充滿力量多了。
替自己解綁的母親,也是在為別人鬆綁。生活感受是會被傳遞的,對女兒們來説,母親不快樂,自己的心理負擔不會輕。
▲??英格瑪·伯格曼《秋日奏鳴曲》劇照
母女之間,情感依附比想象中要複雜,崇拜、對立甚至是嫉妒都有可能。無論在電影還是生活裏,都挺難以用單一的詞去定義,再温情的時刻,也總有解不開的結和緊繃着的弦纏繞。
而大多數人被問及和媽媽的關係如何,也只能回上一句,挺好的。真挺好的,沒催婚沒催款沒吵架,稱得上和美了。
愛是毋庸置疑。只是在過了小女孩兒的時期,母女之間,關係親密但話也沒那麼多了,雙方其實都挺無所適從。
她覺着你不像小時候那樣乖巧粘人,你覺着她不像以前那樣開明前衞。可即便如此,母女之間,那股牢牢擰住的繩,旁人終究無法介入其中,時松時緊,卻不會消失。
説到底,我們誰又不是摸索着成為母親和女兒呢,在蛛絲馬跡之中試圖瞭解對方,達成最終的理解罷了。
內容編輯:小李Linus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靈感
我是F小姐,專欄作家
在這兒,跟你分享好物、藝術和生活之美
業餘觀察繁華世象
原文首發於《新週刊》旗下公眾號
F小姐Mis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