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別幹,能在編組場裏待一天的,就是好漢。”炎炎烈日下,剛處置完列車裝載隱患的靳登輝,抹了一把滿臉的汗水,自豪地説。
8月5日,蘭州市最高温32℃,而佔地5000餘畝的蘭州北編組場線路股道間的温度直逼50℃,偌大的站場好似一座碩大的“烤箱”。
126條股道上,一列列貨運列車在這裏匯聚,密密麻麻的股道、南來北往的列車運輸場面甚是壯觀。編組場裏,鐵路作業人員頭頂熱辣辣的太陽,腳踩滾燙的石砟,揮汗如雨,每天擔負着近2萬輛貨車的解體、編組工作。
“編程師”汗水畫出“列車運行圖”
調車員每天穿梭於移動的車輛之間,把分散的車組和車輛編掛成車列,把完整的車列分解成不同車組,他們也因此被稱作機車車輛“編程師”。
正值晌午,明晃晃的太陽高懸在空中,到了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遠遠看去,編組場鋼軌上騰起陣陣熱浪。“10車……5車……3車……”郝磊扒乘在牽出車列的側面車梯上,目測距離,通過對講機和調機乘務員聯控着,精準控制着機車速度。隨着“停車”指令的發出,郝磊從車梯上下來,站在股道邊,指揮着牽出車體緩緩向股道停留車靠近,精準連掛,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滲出。
1993年出生的郝磊是車站3調連結員,無論酷暑嚴寒,橙黃色的長袖工裝、深藍色的長褲、厚實的手套、安全帶、手鈎和無線對講機是他每天工作的標準着裝。“天氣再熱,也要穿長袖長褲,着裝一定要規範,這是對自身安全的保障。” 郝磊説。
郝磊所在的3調車組共有5人,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年輕團隊。調車長魏傑介紹,這幾天編組場內的温度很高,也沒有遮擋,但車不等人,再熱也得工作,還得幹好。連掛完一列車後,他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又開始頂着烈日檢查編組場停留列車的防溜是否牢靠。
由於調車工作的特殊性,只要一批計劃沒調完,再累再渴,也只能咬咬牙熬過去。為此,他們每天都會在喝的水裏加點鹽。出汗太多,鹽分流失的多,每次作業完,大家的衣服上都有白花花的鹽漬,在他們轉身的那一刻,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張張用汗水“畫”下的“列車運行圖”。
“育菇人”熱浪中“採蘑菇”
蘭州北站編組場有這樣一羣 “育菇人”,他們常年與“鐵蘑菇”做伴。這些 “鐵蘑菇”叫減速頂,對溜放車輛起到減速作用,便於編組車輛按規定速度進入作業軌道。
午後,編組場被烈日炙烤得滾燙,車皮被曬得泛着熱浪,地表温度已超過50攝氏度。張超正趴在軌道上,用卡尺逐個測量新安裝減速頂頂面與鋼軌面之間的距離和角度,亮晶晶的汗珠時不時從他的兩鬢滑落下來。如果減速頂在角度和高度方面存在毫米級別的誤差,在使用過程中就會影響減速頂的控速效果,而且減速頂也非常容易被損壞。
張超是綜合車間的一名減速頂維修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對減速頂進行檢修,確保減速頂能夠正常使用。張超判定減速頂質量好壞有自己的“土辦法”,就是用腳踩,“一個頂踩下去,阻力很大,有點費勁,是正常的;如果踩下去很容易,油氣明顯不足,那就是有問題的”。
這個站編組場共有減速頂股道72條,安裝了13980台減速頂。每天一遍遍的腳踩檢查,對張超和工友們的體力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每天每條股道至少要走一個來回,步行10公里,一天下來兩條腿跟灌了鉛一樣沉重,每個月踩壞的勞保鞋就有兩三雙。
“蒸籠”中的“馬拉松”
一個貨檢員繞着火車檢查一圈,需要走上1.6公里左右。白班貨檢員要檢查4列火車,夜班貨檢員一個晚上要檢查6列火車。用他們自己的話説,每週他們都要繞着火車走上一個“馬拉松”,是朋友圈微信步數排行榜常佔C位的“暴走族”。
他們就是北站貨檢車間的貨檢員。在蒸籠一樣的編組場裏,貨檢員揹着工具包,拿着小鐵錘,對編組場內的車輛進行細緻檢查。他們既要拿着列車編組順序表核對車輛順位,還要仔細觀察裝載加固情況,時不時用手中的檢查錘敲打着貨車車輛的每一個關鍵部位,緩慢地一路走來,看、摸、敲、拉……身上的作業服已被汗水浸透,臉上淌滿汗水。
再一次洗了“汗水浴”的貨檢員靳登輝,剛剛處置完裝載隱患。他大概計算了一下,每名貨檢員一個班要走十幾公里路,需要彎腰、登車2000多次……
該車間黨支部書記高志俊介紹,蘭州北車站主要擔負隴海、蘭新、蘭渝、蘭青等多個方向的各種貨物列車的編組、解體、出發等任務,素有“蘭局心臟”之稱。廣大幹部職工全都分散在像“火爐”一樣的126條股道上,在高温的炙烤下揮汗如雨,不畏酷暑地穿行於移動的車列之間,保障着每一趟貨物列車安全高效地運轉,全面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