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殲10B完成任務後着陸。
南都訊 記者潘珊菊 發自吉林 今年“航空飛鏢”飛行階段比賽分別在中國空軍駐四平、雙遼機場和太平川靶場舉行,中俄空軍多型戰機同場高密度起降,對空軍飛行指揮保障是一場考驗。南都記者特派前往北部戰區空軍,探訪這場賽事的空中保障和地面保障如何進行。
太平川靶場是理想空中“練兵場”
為什麼要把太平川靶場當成主賽場?據北部戰區空軍某場站站長畢良濤介紹,太平川靶場是空軍航空兵轟炸射擊靶場,位於遼吉蒙三省交界,屬平原地形,可組成寬大對抗空域,地理位置優越。
同時,這裏戰場環境優良,靶場呈橢圓形佈局,淨空條件良好,電磁干擾影響少,是理想的空中“練兵場”。
另外,太平川靶場配套設施建設齊全,建有指揮塔台、視頻監控系統、評估系統,靶區內不但有永固式轟炸靶、火箭靶、激光靶,還佈設有多型實裝靶標,曾多次擔負過多型制導炸彈、常規炸彈、火箭彈等投射任務。
比賽期間,每天有中俄多型戰機數十架次從四平、雙遼機場往返太平川靶場上空,如此密集飛行對地攻擊,中方如何協調空中安全保障?
“航空飛鏢”賽會副總指揮蘇發龍介紹,對於這兩個機場往來的飛機,太平川靶場按時間段進行針對性保障。涉及殲擊機、殲轟機、運輸機和偵察機起降,統一部署在四平,那邊有保障人員指揮調配,涉及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轟炸機起降,由雙遼機場指揮。這兩個機場的飛機進入靶場後,統一交由靶場塔台調配。
參賽軍機從機場飛往靶場約20分鐘
參賽飛機飛抵靶場前,將按先後順序,把四平、雙遼的飛行計劃按時間整合一起,每架飛機前往靶場都有時間間隔,一般在5到10分鐘之間,正常飛機從機場飛抵靶場約20分鐘即可。
在太平川靶場內,佈設有坦克、裝甲車、飛機等122個靶標,其中仿真飛機41架,實體飛機30架,其餘51個為其他各型實體目標。它們都是早期使用報廢的裝備,後經特殊處理後運抵靶場,橫平豎直分散在6個靶區。
俄空天軍圖-22M3轟炸機在參賽機場着陸。
南都記者瞭解到,由於實彈靶區北側是鹽鹼地、南側是沼澤地,像實裝飛機這樣“個子高、腿又細”的靶標,佈設可謂是寸步難行。對此,靶場佈設工作人員發揮聰明才智,用鋼板製作了像雪橇一樣的運載工具,先把飛機吊裝在雪橇上,使用裝甲車拖拽到預定地點,然後再把飛機吊卸下來擺正。常理來説,滾動摩擦效率要大於滑動摩擦,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完成任務。
提前熟悉靶區環境便於精準打擊
從千米高空看,地面上的靶標,規格大的有如螺絲釘,小的甚至就像米粒,並且靶標數量眾多,極易造成看錯打錯靶標,那麼參賽飛機如何從確保能夠精準打擊地面預定目標?
蘇發龍介紹,飛行員駕駛射擊對地面目標攻擊,遠比在地海面駕駛車船攻擊目標難度要大得多。飛行員操縱飛機從瞄準目標、完成攻擊動作到退出俯衝,僅短短几秒鐘,這對飛行員考驗極大。因此,飛行員不僅需要在地面進行細緻地研究準備,更需要空中準確地判斷和操縱,才能夠命中目標,並保證安全。
俄空天軍蘇-30戰機編隊進入靶區。
例如,殲擊機組,有的飛機是雙座飛機,有的是單座飛機。這裏雙座飛機瞄準優勢會比單座的大,雙座飛機可以一名飛行員保持飛行狀態,另一個搜索發現目標,而單座飛機上的飛行員則要二者兼顧,難度更大。
俄空天軍蘇-30戰機進行實彈攻擊。
蘇發龍介紹,本次賽事共設置6個實彈靶區,其中5個用於比賽,1個用於適應性訓練。設置適應性靶區,組織針對性訓練飛行日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讓中俄雙方參賽飛行員和指揮員更好地熟悉比賽流程、實施方法和氣象特點;另一方面是讓雙方飛行員更有針對性準備。據瞭解,目前中俄雙方已提前抽籤確定每架飛機打擊目標的靶標編號。雙方飛行員可以利用適應性飛行的機會,更好地適應區域環境、掌握自己所要攻擊靶標的具體位置。防止在正式比賽日,因不熟悉上述情況而出現特殊情況和看錯打錯靶標。
賽事期間,吉林多地恰逢陰雨天氣,除了降雨以外,低雲也會對飛機攻擊產生影響。可能有人會問,全天候作戰能力如何得到體現?
南都記者瞭解到,觀禮台位於實彈靶區南側2公里處,在靶區北側和東側兩到三公里處都有村莊,因此飛行員只能向正西方向投射彈藥。此次賽事使用的是航空炸彈、火箭彈和航炮等常規彈藥,這需要飛行員目視靶標才能攻擊,所以飛行員容易受到氣象影響導致攻擊出現偏差或放棄攻擊。
而在實戰中,如攜帶常規武器遇到雲團遮蓋目標的情況,飛行員可繞雲後任意方向實施攻擊,或者換裝精確制導武器,使用座標攻擊模式,不用再考慮低雲等不利氣象的影響,從而達成作戰目的。
俄空天軍圖-22M3轟炸機滑向停機位。
多型戰機短時間實現80次起降
中國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郝雲濤介紹,“航空飛鏢”參賽的戰機起降頻率很高,比賽當日的短短几個小時內,17型中俄兩國空軍戰機將在空軍四平機場完成近80個架次的起降,高峯時段幾乎每分鐘都有一架戰機降落,這在空軍四平機場歷史上尚屬首次。
軍機型號差異大,是飛行指揮保障工作將要面臨的另一個難點。一些民用機場雖然工作強度也很大,但起降飛機基本上類型接近。此次參加“航空飛鏢”比賽的數十種飛行器中,既有大型、高速飛機,也有小型、低速飛機,既有固定翼飛機,也有直升機,既有包括殲-10B、蘇-35、蘇-34等先進戰機,也有存在代差的其它型號軍機。不同的機型性能不同、起降速度、滑跑距離都有很大差異。此外,中外飛行員的駕駛習慣和駕駛風格也各有特點。
中國空軍引導員指揮俄軍參賽戰機滑向停機位。
“比如大飛機的尾流很強,就必須給隨後起飛的小飛機留出足夠空間,否則會進尾流,導致飛機進入複雜狀態。”郝雲濤説,各型飛機着陸速度也差別很大,高速的達到300多公里/每小時,低速的還不到200公里,要讓它們精準起降,既需要事先進行認真的計算,也需要臨機處置。“我們的目標是精確到誤差10秒以內。”
據介紹,中國空軍航空兵的旅長,大都經歷過各種大型、聯合演訓任務,親歷或處置過各種空中特情,完全有能力指揮大場次、高密度、多機型的起降。
中俄空軍共同克服“語言關”
今年在吉林舉行的“航空飛鏢”國際軍事比賽由中俄兩國空軍共同參與,“語言關”也是面臨的最大難點之一。“我方發出的指令需要經過翻譯、俄方指揮員等多個環節才能傳達給俄方飛行員,這不僅會增加信息傳達的時間,同時也會使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置難度大大增加。”郝雲濤説。
中俄雙方裁判員進行對時(左一為翻譯)。
我們不僅要完成比賽科目,同時還要舉辦公眾開放日,從工作難度上來説既接近於實戰,又如同是一次空中閲兵。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同時,還要把空軍最精彩的一面展現出來。在如此高難度、高強度的地面指揮保障工作中,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郝雲濤説。
為了保證比賽的順利舉行,中國空軍根據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制訂了四套飛行方案和相應情況的處置預案。“所有這些方案和預案科學、縝密,精確到分甚至到秒。”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中方向俄方提供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各方面的支持。“我們與俄方反覆磋商、精心準備。雙方的合作非常順利。”郝雲濤説。
圖片:通訊員 楊盼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