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當地媒體曝出,多名老人向其反應,老年優待證暫時停辦後,他們雖然已滿70歲,但有時乘公交車或進景區仍需要掏錢買票,難以享受到優待政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回應,因為機構改革,2019年12月起開始停辦老年優待證,改由憑敬老卡享受優待。目前,敬老卡的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過渡期內,已辦理的老年優待證可繼續使用,未辦理老年優待證的年滿70週歲老年人憑身份證就能享受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等相關優待。
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既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也可以體現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然而,一些老人未能享受到優待的情況,反映出相關業務並未完全做到無縫銜接,在由此產生的“空檔期”內,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卡片升級換代的目標應當是為了給老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然而“空檔期”的存在,卻使敬老服務打了折扣。此次事件,無疑給相關部門提了個醒。在過渡期內應做好銜接工作,只有消除“空檔期”,才能避免老年人被遺漏在外,確保每一個老年人的權益得到保護。
實際上,用敬老卡替代老年優待證,也不應該僅僅是換證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服務理念和內容也應該隨之升級。老年人憑敬老卡應該享受到更多便利服務,譬如就醫掛號優先、獲取養老機構服務和補貼等。除此之外,期待老年人能夠憑藉身份證就能夠享受到相關政策。畢竟,身份證完全具備證實老年人年齡、身份的功能,而且也能免去老人辦證的諸多麻煩。既然如此,何不允許老年人憑身份證享受相關福利?
目前,一些地區已經採用了以身份證替代老年優待證和敬老卡的做法。“身份證替代老年證”顯然益處多多,不僅便民、利民,而且也節省了公共資源。期待這樣的敬老思路和做法能得到更大範圍的普及,為老年人帶去更多實實在在的便利。當然,無論是身份證還是敬老卡,一定要做好兩點,一是要讓老人使用起來更便利、更便捷,二是要為其賦予更多權益,讓老人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