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警方統計,6月6日約有3000名抗議羣眾在白宮附近的第16街區聚集。(圖源:美聯社)
“在烏克蘭、德黑蘭、香港,我們曾經支持那些抗議者們。但現在,我們在做什麼呢?”這是美國前駐保加利亞大使南希·麥克埃爾唐尼向美國政府發出的“靈魂拷問”。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等多家媒體報道,自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示威活動爆發以來,美國政府的粗暴應對讓美國外交官們怨聲載道,“這讓我們無法再為美國政府辯護”。
當美國總統用“低等生物”“失敗者”稱呼示威者,當美軍派出精鋭部隊緊急部署首都華盛頓特區,當催淚彈、爆震彈、橡膠子彈驅散了大批和平示威人羣,當展示武力的直升機在華盛頓市區超低空盤旋,美國外交官們成了最尷尬的人。他們面臨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人權衞士”的戲還要怎麼演下去?
美國長期以來以“人權衞士”自居,習慣在全世界假扮“道德旗手”。當亂港份子湧上街頭打砸搶燒時,美國政客發聲説:美國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當抗議者在伊朗引發騷亂時,美國政客發聲説:美國與伊朗人民站在一起……據Politico報道,美國前外交官莫莉·蒙哥馬利近日表示,美國外交官總是對別國的人權表示關注,現在他們被外國政府要求解釋美國的立場,“對於許多加入外交部以來在海外推廣美國價值觀的外交官來説,這是一個悲傷而值得深思的時刻”。
伊朗外交部長扎裏夫將一份2018年美國針對伊朗的聲明替換主語,將這份檄文“物歸原主”。(圖源:伊朗外長扎裏夫個人推特)
美國雙重標準的迴旋鏢效應已經顯現。伊朗外交部長扎裏夫近日將一份2018年美國針對伊朗的聲明替換主語,將美國曾經“大義凜然”譴責伊朗政府的檄文“物歸原主”:“美國民眾已經厭倦了領導人的種族主義、腐敗、不公、無能,全世界都聽到了他們的呼聲。”
“自由”的火炬儘管向外燒去,點燃他鄉戰火;鐵棍與橡膠子彈,則留給自家抗議民眾。美式人權的虛偽,就連美國的盟友也尷尬無比。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要求澳駐美使館對美國警方無差別襲擊澳籍記者事件進行調查,反對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則表示此類事件“完全不能接受”;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爾·方特勒斯敦促美國“在充分尊重法律和人權的情況下”採取行動;當媒體問及如何評價美國出動軍隊對付示威羣眾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又是抿嘴又是嘆氣,足足沉默了21秒,當地時間6月5日特魯多不但參加抗議示威活動,還在現場單膝跪地以示聲援。
事實上,美國“人權衞士”的畫皮早已遮不住利維坦的兇惡面目。如果回顧美國對伊拉克、利比亞、科索沃和敍利亞等國的軍事幹涉,如果審視發生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形形色色“顏色革命”,就會發現美國的人權外交不過是粗暴干涉別國內政的代名詞,不過是美國實現地緣政治目的和維護霸權秩序的“道德武器”。
弗洛伊德之死,讓世人看得更加清楚:一個肆意踐踏本國人民人權的國家,難道會真正關心別國人權?對別國人民心懷憐憫和仁慈?“人權衞士”這出戏,美國政客們恐怕越來越演不下去了。(任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