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來自:建築師瘋人院(ID:Archifun)

  本文已獲得授權

  常有人説

  “天下設計一大抄”

  在很多設計領域

  “抄襲”這個話題似乎永遠也不會過時

  比如音樂、汽車、服裝、電子產品等

  在建築設計領域

  也有人説

  “每個設計師的成長之路,都是一本厚厚的‘抄襲’史”

  也會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抄襲案”

  比如前些天鬧得沸沸揚揚的

  “汪曾祺紀念館”VS“木心美術館”事件

  又掀起了一波關於抄襲的熱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正面及標識牆面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階梯式圖書館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設計創新離不開借鑑

  但是

  如果借鑑得過火

  可能就會“立地成魔”

  成為了“抄襲”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國內外一些建築設計作品中

  那些“似曾相識

  借鑑or抄襲

  或者是一種創新?

  你怎麼看?

  01

  住吉長屋vs索爾克生物醫學院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安藤忠雄

  1985年,大阪,日本

  圖片來源:Swaan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路易斯·康

  1965年,南加州,美國

  圖片來源:網絡

  非科班出身的“野武士”建築師安藤忠雄

  設計啓蒙應該説是柯布西耶

  但在後期

  路易斯·康對他的影響頗深

  其設計作品中對光的運用、空間形式

  以及對混凝土材質的使用

  往往能看到康的影子

  住吉長屋是安藤的成名作

  似乎也看到了康的索爾克生物醫學院的影子

  02

  CCTV央視大樓vsShipping and Transport College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OMA(雷姆·庫哈斯&奧雷·舍人)

  2012年,北京CBD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Willem Jan Neutelings(荷蘭)

  2005年,鹿特丹,荷蘭

  圖片來源:網絡

  Willem Jan Neutelings

  曾於1977~1986在OMA工作

  後於1987年成立自己的工室

  其設計的鹿特丹航運學院頂部為懸挑結構

  於2005年建成

  7年之後的2012年

  其老師庫哈斯的“大褲衩”亮相北京CBD

  其巨大的懸挑結構也極具爭議

  03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多功能大廳vs巴西利亞大教堂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GMP

  2003年,廣西南寧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奧斯卡·尼邁耶

  1970年,巴西利亞,巴西

  圖片來源:網絡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多功能大廳頂部造型

  取意南寧市的市花朱槿花

  其12個花瓣象徵着廣西12個少數民族

  其造型與巴西建築設計大師

  奧斯卡·尼邁耶的巴西利亞大教堂

  有異曲同工之妙

  04

  索萬那普國際機場2#航站樓競賽方案vs木橋博物館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DuangritBunnag(泰國)

  2018,曼谷,泰國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隈研吾

  2010,高知縣,日本

  圖片來源:網絡

  泰國索萬那普國際機場

  2號航站樓的競賽獲勝方案

  由泰國建築師班格納設計

  一些評論家曾將其看作

  是抄襲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的木橋博物館

  2#航站樓的建築師也對此舉進行了否認

  闡述其設計理念來自於泰國鬱鬱葱葱的風景

  05

  2012上海世博會中國館vs塞維利亞世博會日本館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何鏡堂

  2010,上海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安藤忠雄

  1992,塞維利亞,西班牙

  圖片來源:網絡

  2010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

  在其初一亮相便受到了一些非議

  認為這個方案抄襲了

  安藤忠雄在1992年設計的

  塞維利亞世博會日本館的造型

  二者的相似之處都是以“斗拱”為原

  型進行的新的創造

  安藤本人在一次同濟大學的演講會曾説過

  有時候

  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

  確實可能會想到一起

  是想象力的巧合

  06

  克萊德碼頭酒店vs阿拉伯帆船酒店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克萊德碼頭塔

  普利茅斯,英國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TomWright(Atkins)

  1999,迪拜,阿聯酋

  圖片來源:網絡

  設計位於英國普利茅斯德文郡的

  克萊德碼頭塔只有15層高

  從任何一方面

  都不足以和阿迪拜帆船酒店相媲美

  但其也是同樣的帆船造型

  看起來有幾分想象呢

  07

  東京集合住宅vs德國Vitrahaus家居體驗館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藤本壯介

  2010年,東京,日本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赫爾佐格&德梅隆

  2006年,德國

  圖片來源:網絡

  東京集合住宅

  是藤本壯介在東京的第一個住宅項目

  這個類似積木般的房子

  被西澤立衞稱作是

  “好像完全不懂家和房子概念的孩子的做法……”

  (當然此話並非貶義)

  而赫爾佐格&德梅隆設計的

  Vitrahaus展館其造型主題則是

  “原型住宅&堆積體量”

  通過堆、疊、擠、壓等工業化手法

  來回應住宅的複雜使用空間

  08

  鹿特丹ROC Mondrian Laak二號大樓vs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LIAG(荷蘭)

  2011年,鹿特丹,荷蘭

  圖片來源:網絡

  斯蒂芬·霍爾

  2002年,劍橋,美國

  圖片來源:網絡

  由LIAG設計的

  鹿特丹ROC Mondrian Laak二號大樓

  其外部形象凸顯了

  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畫意象

  與斯蒂芬·霍爾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

  看似三代以內的近親

  09

  重慶美全22世紀vs望京SOHO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泛華設計(重慶)

  2011,重慶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2009,北京

  圖片來源:網絡

  重慶美全22世紀的設計理念

  據稱是源自山、水、重慶三個關鍵詞

  整個建築是“山水情結瞬間建築式的凝固”

  這個建築與扎哈哈迪德事務所設計的望京SOHO

  引起了人們關於“眾泰VS保時捷”的熱議

  10

  紅磚美術館vs薩林貝尼宮博物館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董豫贛

  2012,北京

  圖片來源:Swaan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錫耶納,意大利

  圖片來源:Swaan

  位於意大利中世紀小鎮錫耶納的薩林貝尼宮

  於1879年擴建

  是世界上仍在經營的

  歷史最悠久銀行錫耶納銀行的總部

  其博物館所中庭採用了圓形空間

  頂部天光灑落在底部紅磚鋪設的下凹式公共區域

  (經博物館講解人員介紹,此位置後來進行了填平處理)

  董豫贛老師設計的紅磚美術館中庭設計手法

  與之確有相似之處

  11

  衞武營藝術文化中心vs勞力士學習中心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Mecanoo(荷蘭)

  2018年,中國台灣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衞)

  2004,洛桑,瑞士

  圖片來源:網絡

  SANAA事務所設計的瑞士洛桑勞力士學習中心

  因其創新性得到了業界一致好評

  正如妹島和世所説的那樣

  學習中心(與周圍場地一起)成為了一個公園

  它的室內外空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

  成為一大亮點

  位於台灣的衞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由荷蘭Mecanoo事務所設計

  受衞武營榕樹羣的啓發

  設計師希望民眾能像從前的衞武營榕樹下般自由活動

  其連續起伏的屋頂有了遮蔽的作用

  底下連貫空間的共享屬性

  也和SANAA的學習中心不謀而合

  12

  潤唐山莊vs六甲山集合住宅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非常建築工作室

  1997年,深圳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安藤忠雄

  1985,神户,日本

  圖片來源:網絡

  這兩個項目都是建築師比較早期的設計作品

  二者都體現了一種

  “建築與大自然的融合”

  的設計理念

  既包括建築與場地本身的關係

  也包括建築與場地之外的環境的關係

  13

  田漢文化園vs昌迪加爾議會廳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地方工作室

  2017,湖南長沙

  圖片來源:姚力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柯布西耶

  1948,昌迪加爾,印度

  圖片來源:網絡

  田漢文化園比較突出的造型特徵

  是其頂部的連續反拱屋面

  在柯布西耶的昌迪加爾議會廳設計中

  同樣的反拱屋頂也是比較重要的設計手法

  同樣的手法

  在日本現代建築領軍人物

  前川國男(曾師從柯布西耶)的

  東京文化館也有體現

  14

  盧浮宮金字塔vs埃及金字塔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貝聿銘

  1984,法國巴黎

  圖片來源:網絡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埃及

  圖片來源:網絡

  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埃及的古金字塔

  但貝聿銘本人反對一切這樣的對比

  後者為死人而建

  前者為活人而建

  正如貝老所言

  它預示將來

  從而使盧浮宮達到完美

  上面的設計作品

  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你,怎麼看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5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