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買玩具?不妨試試“燈式思維”,拒絕孩子又不傷感情
鄰居説最近真的不敢帶孩子出門了。原來小傢伙只要一出門就要哭鬧着買玩具,看着家裏被玩具堆滿的房間,鄰居覺得非常的煩惱。“有的玩具明明家裏已經有了,可是孩子在看見的時候還是會哭鬧着想要。”很多時候鄰居並不想買給孩子,畢竟玩具多了其實也是一種浪費,但是孩子卻不依不饒,為了面子鄰居只好妥協。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這常常會讓鄰居覺得很尷尬。可是不管鄰居怎麼和孩子約定,只要孩子看到玩具後還是會哭鬧着想要買,這讓鄰居覺得非常煩惱。一方面多出來的玩具成了家庭經濟的負擔,而另一方面孩子見什麼都想要的習慣,也讓鄰居感到擔憂。
一、何為燈式思維?
在《認知方法論》一書中,它的作者曾經提到了燈式思維的概念。
當人們置身於黑暗之中時,點亮一盞燈,只能夠照到一部分黑暗,但是這並不是全部。
於是在燈式思維的影響下,人們就會不斷地點亮一盞盞燈,不斷地向前探索,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然後才能夠得到全面的理解和判斷。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思維方式是一種不斷積累和疊加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放到親子教育中,當父母拒絕孩子後,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而是要把孩子的訴求變成一盞盞照亮黑暗中的明燈,讓孩子明白通過努力就可以有所獲得。
二、燈式思維對孩子有哪些意義?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描述的富爸爸形象,他的身上就有明顯的燈式思維的顯現,當遇到問題和麻煩時,他總是會對孩子們這樣説,“我是富人,富人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他總會鼓勵孩子去不斷地做出嘗試,捨得在孩子身上投入。他不會否定孩子的需求,但是卻會把這種需求變成孩子行為表達的一種指引。
1.有助於孩子身上成長型思維的發展
當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他未來的發展格局是非常廣闊的。而成長型思維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累積形成的。這其中受到父母思維的影響,也非常的大。如果父母的想法是開放的,那麼孩子的思維方式也更加靈活。
2.燈式思維給予了孩子更高的自尊感
當孩子向父母説出自己的訴求時,如果父母想都不想就批評教育時,那麼孩子內心的自尊感會受到傷害。
父母以為自己是在給予孩子恰當的教育,而事實上,孩子被拒絕後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要更多甚至於説孩子會認為自己有訴求是錯誤的。燈式思維讓父母的拒絕不那麼傷人,並且讓孩子更加容易獲得高自尊。
3.有助於孩子樂觀性格的形成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物質訴求是無法被給予的,就像是家庭困難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但是如果有燈式思維的話,那麼這些困難以及不被滿足的物質訴求,並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卑,或者是喪失對生活的熱情。燈式思維讓孩子更加積極地去改善和提升,不囿於眼前的劣勢。
當孩子提出訴求時,父母不要狠心地拒絕,完全可以從另一個方面進行引導,讓孩子感受到燈式思維的教育影響。
三、教育孩子時,如何運用燈式思維呢?
1.正確看待孩子的訴求
在生活中,孩子有自己的物質需要以及一些訴求是很正常的,父母們不要把這歸結與孩子自私貪婪。正確地看待孩子的需求,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不必深陷於“我不配”的消極漩渦之中。
2.誠實地回應孩子的訴求
當孩子想要購買的物品是超出了家庭經濟範圍內的物品時,父母們不必打腫臉充胖子,也不用批評孩子不懂事。誠實地回應孩子的訴求,告訴孩子目前還買不起,但是你可以通過努力去獲得,這樣既表達了能力的不足,也激發了孩子努力實現的動力。
3.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身訴求
在孩子的訴求中,有些訴求並非是必要的,很有可能只是孩子想要,所以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進行一定的區分。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並不一定就非要得到,只有必須要的,需要的才是可以被滿足的。
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過於死板,或者是輕易地給孩子扣帽子。心理學家們認為親子關係會內化成為孩子內心的關係模式,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命運和性格。所以父母值得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時間,不要因為自己的認知缺陷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