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中國被稱之為“禮儀之邦”,幾乎每個孩子從小就會被家長要求懂得講禮貌。
講禮貌確實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但有些時候,很多“中國式禮貌”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並沒有好處。
婷婷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平時性格十分活潑開朗。婷婷從小就擅長各式各樣的才藝,唱歌跳舞樣樣都行。奶奶每回帶婷婷出門走親戚的時候,總是會向外人誇讚婷婷有多麼優秀。
有一回奶奶帶着婷婷參加了一個小型的親戚聚會,
在聚會上,奶奶又開始當着大家的面誇讚婷婷能歌善舞,而後在眾人面前慫恿婷婷上台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婷婷雖然性格活潑開朗,但看到這麼多人,還是難免有些害羞,她躲在奶奶的身後,就是不敢上台。
奶奶頓時覺得自己沒了面子,直接指責婷婷給自己丟臉。婷婷內心感到十分受傷,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顯得興致缺缺了,甚至不願意和奶奶有過多的交流。
實際上以上奶奶的做法就是“中國式禮貌”,很多家長在強迫孩子做出“中國式禮貌”的行為時覺得理所當然,
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將會使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而且正在慢慢的毀掉孩子。“中國式禮貌”並不可取,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中國式禮貌”有哪些呢?
1、過度謙虛
當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家長常常不會給予孩子應有的表揚和誇獎,而是會選擇打擊孩子,認為孩子做的還不夠好。
在和外人聊天談話的時候,家長也會不停地向外人訴説自家孩子有哪些缺點,有多麼多麼的不好。
這種過度謙虛的行為將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強迫大的孩子讓着小的孩子
在很多家長眼裏,大的孩子理所當然的就應該讓着小的孩子,家長認為小的孩子比較弱小,需要獲得更多的關愛和照顧。
但殊不知父母這樣的行為會讓大的孩子覺得十分受傷,以至於讓年齡較大的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從而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產生排斥的心理。
3、強迫孩子稱呼別人
當家長帶着孩子去做客或是家裏有客人時,家長總是會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稱呼別人。有的孩子雖然性格活潑開朗,但是見到很多生人的時候,難免也會害羞,更別提性格靦腆內向的孩子了。
家長可能會認為,
孩子不稱呼別人是一種沒禮貌的行為,畢竟在大家的觀念當中給,那些嘴甜的活潑開朗的孩子才會更加的招人喜歡,卻不知道家長的逼迫孩子表面禮貌和孩子的性格相背離話,反而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那正確的禮貌習慣如何去培養呢?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平時為人處事比較沒有禮貌,那麼孩子受到家長的不良影響,自然也無法形成正確的禮貌習慣。所以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
比如時常向長輩問好,碰到熟人的時候主動打招呼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會開始主動和他人打招呼,形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2、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入手
文明的禮貌習慣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家長應該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培養起孩子良好的禮貌習慣。
比如,在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待人接客的時候應該做到哪些方面,出門做客的時候又應該做些什麼。
孩子做得好與做的不好都應該明確獎勵與批評,當孩子做的不好時,家長也不能隨意指責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漸漸的,孩子做事情才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教養。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