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的首個寒假:走出家門 “閲讀”城市

  新華社上海2月4日電(記者吳振東、劉穎)“媽媽,它為什麼叫蘇州河?”

  “過去的人們溯河而上,可以直達蘇州,久而久之,便習慣稱它‘蘇州河’了……”

  漫步上海蘇州河畔,上海市黃浦區北京東路小學三年級學生何騰宇向媽媽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休息時,他在學校發放的“行走手賬”上認真記錄下“打卡”蘇州河的感受:“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愛這條上海的‘母親河’。”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走出家門 “閲讀”城市

  上海小學生何騰宇和媽媽假期裏漫步在上海蘇州河畔。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在“行萬里路”中瞭解城市,是北京東路小學特別的寒假作業。學校希望通過寒假作業的全新設計,鼓勵孩子們走出家門,“閲讀”城市,記錄沿途的風景和收穫。

  翻開何騰宇的“行走手賬”,寒假以來,他已和家人一起“打卡”了不少地方。在黃浦劇場,何騰宇瞭解到這裏是影片《風雲兒女》的首映地,《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從這裏唱響全國。他寫道:“我的學校離國歌唱響地不遠,我感到很自豪。”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走出家門 “閲讀”城市

 何騰宇向記者展示“行走手賬”。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一天走下來,經常要超過一萬步,但何騰宇的媽媽滕敏覺得值得,“生活中處處是教育,在行走中瞭解城市,對孩子和大人來説,都是重温歷史、開闊視野的寶貴機會。”

  這個寒假,何騰宇除了上他最愛的圍棋課,其餘時間都被他“安排”了體鍛、行走和閲讀。“1月16日《榜樣的力量——勇氣》”“1月17日《榜樣的力量——責任》”“1月18日《口袋神探》”……他把寒假裏閲讀的書籍或文章一一記錄,並在“閲讀手賬”上抄錄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星空的奧秘,正是在這些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點點呈現在全人類的面前,將來,一定還會有更多星空使者,在前輩們的基礎上,帶着我們看向更遠更深的宇宙。”

  滕敏告訴記者,“雙減”後,校外培訓時間大幅減少,作業又基本在學校完成,孩子有了更多閲讀時間和觀察生活的“閒情逸致”,就連作文都寫得更好了。“這讓我們下定了決心,要讓孩子過一個輕鬆而有意義的假期,也希望有更多線上線下場館資源向學生免費開放,讓他們有更多好去處。”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走出家門 “閲讀”城市

  何騰宇和媽媽在假期裏參觀黃浦劇場。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記者從上海教育部門瞭解到,上海鼓勵學校佈置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在寒假期間堅持規律作息、鍛鍊健康體魄、培養廣泛興趣、參加社會實踐、分擔家務勞動。

  根據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上海將健全“雙減”長效機制,提高課堂教學、課後服務、課業輔導等校內教育質量,完善培訓市場綜合治理機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7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後的首個寒假:走出家門 “閲讀”城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