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11”恐襲之後,美國以“反恐”為名出兵阿富汗。這一出兵,就是20年。
其間,美國還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專家認為,這場伊拉克戰爭對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實際上起到了催化作用。
20年後的2021年,美國在阿富汗潰敗,8月31日前倉惶撤軍,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際恐怖勢力。
為何20年前的美國會成為“9·11”恐襲的目標?“9·11”如何改變了美國?20年後全球的安全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該如何面對新的安全形勢?就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反恐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偉。
當地時間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撞擊世界貿易中心,現場濃煙滾滾。 圖源:IC photo
干預他國內政,使美國成為“9·11”恐襲的目標
新京報:為何20年前的美國會成為“9·11”恐襲的目標?
李偉:“9·11”恐襲看似是一個偶然事件,實際上背後有着更深層次的原因。
“9·11”以前,美國就已經成為國際恐怖勢力襲擊的主要目標,只不過那時主要發生在美國本土以外。1983年,黎巴嫩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發生爆炸;1998年美國駐東非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和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大使館幾乎同時遭遇汽車炸彈襲擊;2000年,美軍“科爾號”驅逐艦遭基地組織襲擊……不過,美國本土也曾出現過恐襲,1993年紐約世貿大廈第一次被炸,不過那一次的程度不及“9·11”恐襲。
“9·11”事件之所以會發生在美國本土,是因為美國在國際上處處插手、干預別國內政。這種干預,無論是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讓很多國家陷入了動盪不安的狀態,這使得恐怖主義有了滋生、蔓延的肥沃土壤。因此恐怖主義把矛頭對準了美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的成立、發展都跟美國有關係,基地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本·拉登及其手下都曾經得到過美國,特別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上世紀蘇聯曾在阿富汗打了十年的戰爭,美國當時為了抗擊蘇聯入侵阿富汗,支持各種針對蘇聯的“聖戰”。
但在蘇聯撤軍以後,美國放棄了對基地組織的支持,加之美國又發動了海灣戰爭,長期駐軍沙特,這就引起了以基地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勢力對美國的極端不滿,把美國趕出中東地區作為他們恐怖主義的目標之一。
海外對美國的打擊雖然也對其造成了諸多衝擊,但無法震撼到美國。很多恐怖組織曾威脅過,要在美國本土發動恐怖襲擊。2001年,基地組織策劃了“9·11”事件。
新京報:“9·11”事件如何改變了美國?
李偉:“9·11”事件主要從三方面改變了美國。
首先,改變美國對國家安全和麪臨威脅的認知。長期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一直把國家行為體作為它最主要的對手和敵人,包括蘇聯。但“9·11”恐怖襲擊使美國對國家安全的認知發生了鉅變。基地組織實際上是一個非國家行為體,這樣的行為體對美國造成如此致命性的打擊,而美國在應對這樣一個既無領土可守、又沒有政權的非國家行為體方面存在着安全戰略上的空白。
其次,美國在認知改變的基礎上調整維護國家安全機構和政策措施。“9·11”以後,美國迅速通過了國內的第一部反恐法律,即《愛國者法案》。為了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美國又進行了二戰以後前所未有的政府機制改革,成立了國土安全部和反恐怖中心等,來填補防禦恐怖主義威脅的漏洞。
最後,美國民眾對恐怖主義的認知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反恐意識有所提高。
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失敗的
新京報:如何評價美國打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
李偉:阿富汗戰爭花費了美國鉅額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卻沒能解決恐怖主義的問題,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這場戰爭應分階段來看。美國在遭受“9·11”襲擊以後,聯合國授權美國進行自衞反擊,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戰爭。從阿富汗戰爭之初,美國摧毀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基地和訓練營,在這個階段,很大程度上打的還是一場反恐戰爭。
但美國濫用了聯合國的反恐授權,其中一個體現就是,2003年美國製造了虛假情報,指責伊拉克具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基地組織有聯繫,並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而這次戰爭實際上對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截至目前,依然對國際社會構成十分嚴峻威脅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就是在美國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中催生而來。
自2011年5月1日擊斃本·拉登後,美國的目標已從基地組織轉向了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裝——阿富汗塔利班,這已偏離了原先反恐的正確方向和路線。
此外,美國把反恐作為一個工具。在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美國扶持了一個親美的政權,試圖使其在阿富汗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上起到遏制周邊國家戰略利益的作用,並不符合阿富汗國家利益,這一親美政權在美國撤軍後迅速垮台。
因此,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從根本上來説是失敗的。
美國撤軍導致阿富汗內部衝突兩大因素消失
新京報:美國撤出阿富汗帶來哪些影響?
李偉:美國20年的反恐戰爭使阿富汗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美軍撤出阿富汗,對阿富汗來説是正面的,至少導致阿富汗內部衝突的兩大因素消失了。第一,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即外國軍隊,不再佔領阿富汗,不再發動戰爭,導致阿富汗國內最大武裝衝突的因素消失了。第二,針對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權帶來的武裝衝突,隨着阿富汗政權垮台也沒有了。
所以,阿富汗國內目前主要面臨的是新政權與國內的部族、民族以及恐怖主義帶來的問題。如果阿富汗新政權能夠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阿富汗未來的安全穩定還是可以期待的。
新京報:美國撤軍後,軍事重心會往哪裏轉移?
李偉:恐怖主義不再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危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等於它在全球的反恐已呈現一個收縮的狀態。美國在國際上的軍事戰略重心也很明確,轉向應對大國競爭,也就是把目標指向了俄羅斯和中國。
但在國內還處於一個加強反恐的狀態。美國的新國家安全戰略把本土恐怖主義納入到國家安全威脅目錄中,特別提到了結構性的白人至上和極右恐怖理論。
國際社會面臨着上升的恐怖威脅
新京報:全球會否面臨新的恐怖主義威脅?
李偉:由於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潰敗,很大程度上刺激和鼓舞了一些恐怖組織。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都能夠被阿富汗這樣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打敗,一些恐怖組織、極端勢力會認為,他們的“聖戰”可能也會打敗美國,這樣一來,恐怖主義可能會更加活躍,國際社會面臨的恐怖威脅又呈現上升態勢。
這些天,南太平洋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很難説這些恐怖襲擊事件與美國撤軍有直接聯繫,但美國在阿富汗的潰敗,客觀上對國際恐怖勢力產生了刺激作用。
美國製造了種種滋生、蔓延恐怖主義的肥沃土壤後甩手走了,給有關國家和地區留下了爛攤子,國際社會必須對恐怖主義構成的安全威脅提高警惕。
新京報:恐怖主義威脅呈現什麼特點?
李偉:當今的恐怖主義有幾個特點。第一,打着宗教旗號宣揚極端主義,包括藉着伊斯蘭的旗號來宣揚極端主義。通過對宗教的斷章取義和曲解,來蠱惑一些青少年從事恐怖襲擊活動。第二,打着極端的民族主義旗號進行民族分離,利用民族認同來宣揚極端主義、開展恐怖活動。第三,歐美國家面臨着日益上升的以白人至上、極端種族主義為特徵的恐怖主義。
我們需要認識到,國際恐怖主義,無論是什麼樣的形態,都需要國際社會聯合打擊。
新京報:國際社會該如何應對日益上升的恐怖主義威脅?
李偉:國際社會應該回到聯合國協調和主導的全球反恐合作當中,要幫助伊拉克、敍利亞、利比亞和阿富汗等一些國家發展,使其重回安全穩定的局面,這樣才是遏制恐怖主義的標本兼治的做法。
中國也可以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中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中國通過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反恐措施有所成效,可以為國際社會反恐提供借鑑。此外,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在國際上依然十分活躍,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也應該在國際反恐合作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