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充電及電池安全引關注
防患於未“燃”,如何“請”下樓充電?
這幾年,電動自行車因其便捷、經濟、環保等特點,成為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的年銷售量超過3000萬輛,社會保有量更是接近3億輛。然而,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數量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發生約2000起與電動自行車有關的火災,其中80%為充電時引發。
自今年8月份起,國家明令禁止電動自行車進樓充電。但為何上樓入户充電、“飛線”充電等危險充電方式屢禁不止?電動車下樓充電又要邁過幾道坎?電動自行車究竟如何防患於未“燃”?《工人日報》記者近期進行了調查採訪。
“飛線”充電不鮮見
今年8月1日起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規定,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鼓勵在高層住宅小區內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存放和充電的場所。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儘管新規實施已有兩個多月,不少小區樓道門口張貼有“嚴禁電動車(電池)入內”的標語,但仍有顏色各異的電線從居民家中“飛”出,一直延伸至一樓或樓道出入口。在一些物業管理服務缺失的老舊小區,這種“飛線”充電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福建省福州市某小區居民周女士告訴記者,每天下班回家,經過樓道出入口總能看到幾輛電動車正在“飛線”充電,“看見糾纏在一起的電線,心裏既害怕又氣憤。”
周女士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區並非沒有充電樁,但是車棚設施簡陋,缺乏消防噴淋等安全設施,同時由於管理混亂,存在“搶位”“佔位”現象。此外,充電樁也缺乏自動斷電功能,居民需要在充電完成後自行前往車棚拔掉插銷。因此,一些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圖方便,寧願採取“飛線”充電方式。
“害怕電池被偷”“不會使用智能充電設備”“車多樁少,下班回來晚了,根本找不到能用的充電樁”……不少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對記者表示,一些現實情況讓他們對下樓充電望而卻步。
此外,由於一些充電樁收取的電費高於居民用電價格,為了省錢,部分使用者選擇“鋌而走險”在家充電。例如,按照湖北宜昌某小區充電樁“1元4小時”的計費標準,一輛電動自行車充滿需要7~8小時,每次充滿電需2元左右。然而,若採用居民用電,按照0.558元/度計算,充滿需1~1.5度電,花費最高不超過0.84元。
“推平”絆住下樓充電的多道坎
充電樁的電費為何降不下來?記者瞭解到,目前,大多數電動車公共充電樁無法直接使用直供電,而是需要從物業方購電為充電樁供電。以深圳為例,居民電費大約為0.68元/度,但是充電樁企業入駐小區的費用為1.3~1.5元/度。這意味着,對企業而言,充電樁電費支出在運營過程中佔據了很大比例,而這部分支出會分攤給消費者。
“高昂的電費及前期投入意味着充電樁的使用率必須達到一定數量,企業才能盈利。”一家主營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銷售運營的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除電費外,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行業前期投入較大,包括充電設備、地面硬化、滅火器、雨棚、攝像頭等,還需要後期的專業維護。“以簽訂5年的協議為例,運營兩年多才能將成本回收。”
“目前,我們小區的智能充電樁使用率達90%。”福州市台江區蒼霞街道家園事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魏婷婷告訴記者,在福州市台江區蒼霞新城小區,為了把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請”下樓充電,該街道在智能充電樁的設計上進行了安全、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考量,“推平”了以往絆住居民下樓充電意願的多道坎。
蒼霞新城是福州市首批棚户區改造安置房社區,由嘉和苑等5個小區組成,共有居民3000餘户。目前,蒼霞新城智能充電安全停放無人值守系統正在陸續投入使用。該系統不僅具備充滿自動斷電、自動檢測等安全保障功能,它所採用的“一車一卡一位”管理模式,按編號充電停車保證人人有車位。
此外,每個小區設置3~4個智能停車庫,充電樁採用居民用電價格降成本。魏婷婷介紹,目前的收費標準是33元包月,可充電150小時,基本能滿足居民需求。
電池安全引發強烈關注
除了電動自行車充電不當造成的火災,也有一些並未進行充電的電池自燃引發事故。這引發了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問題的強烈關注。
“電動自行車發生爆燃現象並不完全是電池本身的問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有可能是電池本身質量不合格,一些翻新電池內部出現膨脹、短路,也有可能是由於長時間使用導致電池外部線路老化、短路。同時,具備智能保護功能的BMS(電池管理系統)的失效也可能帶來過充、過熱的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針對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標準》僅為“推薦性”,並非“強制性”。有專家指出,當消費者購買、更換非隨車出廠的電池時,由於它可以不滿足強制性國家標準,是否執行針對蓄電池的推薦性標準、執行力度如何,留存有較大操作空間。
與此同時,針對電動自行車的換電服務快速興起。近日,晚高峯時段,本報記者來到福州市台江區某換電櫃前,不到3分鐘的時間裏,已有3名送餐員前來換電池。一名外賣送餐員告訴記者,自己平均每天會換電池2~3次,最高時曾達到4次。
“目前換電模式主要服務於外賣員、快遞員等對電量有較高需求的羣體。”劉彥龍説。同時他表示,消費者應儘量購買原裝電池,或是正規廠家生產的質量好的品牌電池,同時關注電池的使用狀況和壽命。(記者 李逸萌)